八仙塵爆災變處治,護生志工協力陪伴


撰文/
林芳怡老師

黃淳微

陳書亮

蔡佩璇

孫聖峰


更新日期:2015-09-14 Monday
點閱次數:3600

感謝狀

▲ 感謝狀



        猶記上學期末,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短短幾秒的意外留下巨大傷痛。因應塵爆事件造成短時間內出現大量、嚴重燒燙傷病患,後續有傷口照護、清創、植皮…,即使沒有八仙塵爆這樣的「極端災難」,台灣醫護過勞已是現存問題,然而每日的傷口換藥及身心復健也需投入不少醫護人力。
        護理系學生時值進入暑期,有學生談起看新聞覺得難過,想幫忙的意願,我就詢問了有收治塵爆傷患的國泰醫院,趙副主任很歡迎學生的幫忙,並協助聯絡部長及吳副主任安排學生入病房擔任護生志工,真得很感謝。學生也期許自己能為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傷者,帶來更多支持與力量,服務過程也跳脫實習護生角色,在陪伴服務的過程中有所省思及成長。
        八仙塵爆事發迄今已兩個多月,陸續有傷者康復出院,學生也開學返回校園。護理部邀請師生們參加「塵爆護生志工心得分享會」,原本以為只是小而溫馨的聚會,讓人感動的是院方相當重視,副主任還製作感謝狀,準備點心及小禮物,護理長們也都出席與會。
        最重要的是國泰醫院院長及護理部部長百忙中親臨頒發服務證明,以及給予學生肯定與勉勵,並歡迎他們畢業後到國泰服務。
        而藉由本期校訊電子期刊,將同學們的心得摘錄分享,共同在這巨大災變後,看到臨床照護上的需要與用心。


【黃淳微】
        還記得八仙塵爆發生的當晚,我從新聞報導裡看到了事發經過的影片,在大火裡人們奔跑著、驚呼著宛如人間地獄,也看到了眾多傷患因為受傷而哀嚎,當下我心裡的第一句話是「天阿!怎麼會發生這種事,那該有多痛…」。
        事發後幾天,新聞反覆報導著因為大量的傷患,使得醫院人力緊繃的相關新聞,當下我自問:「我可以做些什麼?」…,就算只是微弱的力量。剛好芳怡老師正在網路上徵詢,是否有意願擔任志工的同學,也因為護理部的支持,於是我有了來到國泰醫院2ICU與燒燙傷加護病房擔任學生志工服務的機會。
        一開始,因為還不熟悉傷患們,換藥時也從未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總覺得自己好像不是來幫忙,而是來擋路的,但慢慢的與傷患們接觸,陪伴他們、與他們談話、協助他們吃飯……等,漸漸地化解原有的陌生及尷尬,傷患們會主動與我訴說事發的經過和分享心情,記得有一次才進到病房,一位傷患看到我就說:「欸!你終於來了,好久不見了啊!之前都沒人陪我聊天超無聊的!」當下的我覺得很感動也很值得,雖然只是簡單的陪伴,卻能給予傷患支持。
        另有一次換藥結束後,別單位來支援的學姊對我說:「學妹,謝謝你噢!動作很快,幫我們很大的忙耶!」學姊的鼓勵讓我知道,雖然只是簡單的幫忙,但還是有其意義並受肯定,因此之後換藥時更有熱忱。
        經過這次的志工經驗,我看到了病房裡醫師與護理師們對傷患的細心照顧,時時顧慮到傷患們的感受,在互動相處中不斷給予鼓勵與打氣;更看到傷患們堅強意志力與正向樂觀的態度,即便胃口不佳,還是會要求自己盡量吃完餐點,雖然傷口疼痛,還是會努力地執行復健活動,一天一天的努力,一點一滴的進步。
        很珍惜這次擔任志工的經驗,雖然只有短短幾天,我卻獲得很多收穫與感觸,也期許自己將來在臨床服務上,除了給予傷患醫療上的照護還有心理情緒上的關心。 【陳書亮】
        在燒燙傷病房,真的有很多感觸,今天看到家屬來探訪,一個媽媽跟護理師說:想偷偷抱一下兒子。學姊讓媽媽抱了一下兒子,她臉上洋溢著滿足的表情,孩子在媽媽臂懷裡,雖然短短的幾秒,似乎也有深刻的感覺,這畫面令人動容;後來陪伴一個跟我年齡相仿的男孩,他剛從水療回來,身上有點痛,頭又暈,肚子脹脹的,幫他按摩一下肚子,陪他聊聊天,餵他吃了些飯,他才好了許多,兩天陪伴他下來,我感覺到他食慾變得比較好,而且還會跟我聊他的惡夢是多麼可怕,有東西追趕著他,灼熱的感覺等。離開前,要他加油,他也笑笑的對我點頭。
        在擔任學生志工過程中,認識到很多換藥物的方式與流程,也見識到學長姐嫻熟的技術讓我獲益良多,對未來自己想走的護理路,也幫助自己有較明晰的方向了。
        在這幾週的陪伴下來,感受到很多傷患的進步及堅強的意志力,一位我主要陪伴的傷患,我幾乎每天都前去陪伴,也感受到他期待我的出現,等待換藥物、等待復健,對於年輕的他而言,這是迥異於他以前的生活,但他摸索著一步步前進;後續,得知他已經可以使用助行器行走了,真的很感動。


公開表揚同學, 並致贈芳怡老師感謝狀(中列左)。

▲ 公開表揚同學, 並致贈芳怡老師感謝狀(中列左)。


【蔡佩璇】
        記得第一天到醫院報到時,聽著副主任和我們講解、介紹目前醫院塵爆患者的狀況,以及帶領我們參觀醫院與病房,心中想著塵爆患者會是如何?我能夠為他們作些什麼?能不能主動提及當時塵爆發生的情形?當時真是緊張和不知所措,但到了11病房有個妹妹因為燒燙傷面積大,四肢皆有燒燙傷情形,學姊說由於她對疼痛較敏感,可能會有生氣、尖叫的情形,而媽媽也有明顯的焦慮,先讓我有個心理準備,當我見到妹妹時,她剛做完清創手術,看起來很虛弱也很痛苦,在推病床到病房的過程稍有碰撞,妹妹就會尖叫而有情緒上的反應,我看見學姊在推病床時小心翼翼,並在移動妹妹時以他能夠接受的觸碰方式,觀察其皮膚狀況以及更換病人服,其中讓我學習到的是在與病患溝通上,多點解釋和耐心,便能明顯減輕病患的焦慮和害怕,也在護病關係中能有更好的互動。
        在換藥過程中我觀察到醫護人員會不斷的和病患說話,試圖轉移注意力,也會一邊告知病患換藥部位及復原情形,在這個過程中,明顯感受到換藥真的是一件很耗時,對病患來說也是很漫長且難熬的時間,所以除了藥物給予減輕疼痛外,醫護人員的同理心及轉移病患注意力也是一門大學問。
        除此之外,第一天和一個弟弟聊天,那時候他只能臥床,受傷範圍是四肢,和他聊到塵爆當天的情形,他沒有明顯逃避或是害怕,就緩緩地敘述,第二次再看到他時已經能夠坐在輪椅上自己推著在病房走廊逛,感覺得出來弟弟個性樂觀,受傷也不會逃避面對自己的傷疤,只是坦誠換藥真的很痛!他最害怕的就是換藥!看著他逐步地的恢復,心裡很開心,或許復健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期盼弟弟仍能以正向思考及能量,不畏懼未來的艱辛。 【孫聖峰】
        在國泰醫院擔任志工的這幾天,讓我第一次見識到燒傷的病人。他們忍耐著辛苦地做復健及治療,其中較嚴重的病人,在換藥時更常因疼痛而忍不住哭出來,讓人十分不忍。
        我在這裡所做的就是陪伴著他們說說話,舒緩疼痛的情緒,而他們也很高興有人可以陪他們聊天,甚至有位病人還說,這裡的醫護人員都很照顧她,讓她覺得很感恩,但也覺得他們實在很忙碌,只有前來照顧她的時候可以說上幾句話,所以她很高興有志工可以到病房陪他們說話、消磨一些無聊的時間並排解不開心的情緒。
        這次的經驗其實讓我學到很多,例如:看到醫護同仁的分工以及默契、見識到各種不同的敷料、第一次看到燒傷的傷口。這對一個護生來說都是相當難得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