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學院舉辦「療傷教育」國際研討會深化幸福療癒力~
撰文/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
更新日期:2018-01-17 Wednesday
點閱次數:3478
▲ 大合照
幸福人學院於2017年12月8日至10日期間舉行「悲傷療癒國際學術研討會」,此次已是第六度邀請國際大師級講座教授Robert A. Neimeyer於國北護內舉辦「悲傷療癒國際學術研討會」。促成此次研討會暨工作坊的幸福人學院李玉嬋院長說:「國北護長年在培育醫護人員,幫助他們學習擁有照料病苦心靈、療癒心傷的心理諮商技能,而在過程中,逐漸累積形塑出整合焦點解決短期諮商與意義重建的療傷模式,既深入又淺出,很適合在步調匆忙的醫療場域中,作為醫護人員輔助受苦的病患及家屬因應生老病死衝擊的方便法門。因過去十幾年來與巡迴國際大師級講座教授Robert A. Neimeyer深交結緣亦師亦友的特殊情誼,曾五度在北護籌辦「意義建構悲傷心理治療國際研討會」學術交流,深化從2004年北護師生遠征美國死亡教育與諮商學會(Association for Dea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ADEC)認識了Dr. Neimeyer的影響力。透過學術交流融合出適用台灣的悲傷意義建構心理治療之專業療癒心傷處方,推廣於災難意外頻傳下心靈受創的臺灣社會民眾,助其對生命無常無奈發出疑問吶喊時,能發現超越生離死別全新的意義建構來安頓心靈,並且後續舉辦進階工作坊來完成專業認證。」
▲ Dr. Neimeyer老師生動的授課實況
創傷療癒國際研討會本次主題為「悲傷治療的技巧:喪親輔導的創意性實務」。分為「悲傷治療的理念框架」、「處理死亡的事件故事」與「探索與逝者的關係之背景故事」等三大部分進行學術研討。一開始先以理論分析形式講述喪親者所遭遇悲傷模式與經歷的悲傷歷程,同時說明在這些理論框架下,該如何運用於意義建構的歷程模式,協助案主處理自身的悲傷。再來,透過「處理死亡的事件故事」來進行實務探討,分別討論臨在的力量(The Power of Presence)、評估複雜情況(Assessing Complication)、意義層面的干預(Intervening in Meaning) 重述死亡的故事(Retelling the Narrative of the Death)、定向式日誌(Directed Journaling)、虛擬夢境故事(Virtual Dream Stories)與類比式聆聽(Analogical Listening)等七大專業技能在實例探討時該如何適當的使用。最後,在「探索與逝者的關係之背景故事」中去思考專業助人者在處理案主與逝者的關係上,該如何適切的使用專業技術(如雙椅法、捆綁或連結等)協助案主處理關係,以及使用技術後對於案主造成的影響,且放入意義建構歷程進行討論來療癒創傷。
除了講解理論外,講師Dr. Neimeyer以實境模擬或誇大化演出方式,分享了許多實際案例,穿梭於整個會場與學員們進行互動多元的,生動呈現出當時的情境。這樣的方式使得意義建構的專業理論得以實體化,讓專業助人者能快速且的吸收知識,同時也成功營造了整場研討會充滿知識與歡樂的幸福共好正能量,相信療癒創傷在現幸福可能性。
▲ 幸福人學院透過舉辦「療傷教育」國際研討會深化幸福療癒力(圖為院長李玉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