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生涯中最初的感動
撰文 / 出版組 武麗君
更新日期:2004-09-21 Tuesday
點閱次數:2044
本校長期照護研究所李世代所長因其個人在醫療保健專業上對社會之整體貢獻及成就,而於去年年底為美國傳記學院(American Biographical Institute, ABI)列入2002/2003世界名人錄(Contemporary Who’s Who),同時為英國國際傳記中心(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re, IBC)列入21世紀2000名傑出人士(2000 Outstanding Intellectuals of the 21th Century)行列,並受推介聘為該中心主管亞洲地區之副主任(Deputy Director General, DDG),主管該中心亞洲地區之審議權責(主要對象為包括中國在內的華人國家地區);又於今年初進一步被美國傳記學院(ABI)列入21世紀卓越人士(Great Minds of the 21th Century)行列,進一步提名參與2003年風雲人物(MAN OF THE YEAR─2003)之選拔(ABI;International Board of Research)。多項接踵而至來自國外之殊榮,不僅肯定李所長長年在老年醫學與長期照護等領域的耕耘投注,亦是全校師生共享的榮耀,更為台灣健康衛生領域增添光采。
李世代所長,出身台灣大學醫學系(M.D.),且於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取得碩士學位 (M.P.H.;主修慢性病及老人公共衛生學);歷任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台北縣貢寮鄉衛生所群醫中心主任、台大醫學院講師、美國國家疾病管制中心暨老化研究所(CDC, NIA)訪問學者、國家衛生研究院老人醫學研究規劃、台大醫院社區醫學科主任等,李所長同時多頭參與衛生行政政策體系運作(包括檢疫總所顧問、長期照護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還有出任中老年病防治與預防保健、指示用藥、疾病分類、生命統計、科技研究、社區保健、衛生所整建、中央健保局、台北縣市衛生局、萬芳及關渡醫院公辦民營醫療院所等多個專案委員會委員;在專業之社團方面,李所長頻躋身台灣老年醫學會、家庭醫學會及長期照護協會扮演秘書長、理事、主委等核心要職;在國際交流參與方面,研究著述等身的李所長身為國際老年總會(IAG)理事(代表台灣),亦受邀出任多本國際性專業雜誌編審委員,多次受邀參加國際性研討會之主持人或主講人;而於2000年3月接受本校前校長林壽惠延聘轉本校任職副教授,並於8月長期照護研究所成立後出任該所所長。
之後,李所長陸續獲聘或推舉出任內政部老人福利促進委員會委員、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委員會委員、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理事長、行政院身心障礙者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等要職,可謂學經資歷豐富。
回顧其個人長年投注奉獻的醫療保健專業,李所長謙稱,會走入老年醫學與長期照護領域,只能說是因緣際會,當初醫學院畢業時心裡只單純地想著做好一位臨床醫師,怎麼也沒料到從服役時抽中了特戰部隊,便開始上山下海,深入基層,體認社區衛生工作之迫切與需要,也在他山陬水澨的深入台灣的窮鄉僻壤之際,看到了這塊土地的需要,也讓他以自己所學的專業開始思索「我能為這兒的人們做些什麼?」。1993年空前絕後地獲得國科會的公費進修,便在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主修慢性病及老人公共衛生學,在進修期間,有感於美國是「世界的窗口」,有著各先進國家醫學的新知交流與當地健康醫療體系的發展脈絡足資借鏡。因此,他大量的觀察閱讀汲取各地老人及長期照護的發展狀況,更曾利用課餘爭取前往美國國家疾病管制中心暨老化研究所(CDC, NIA)擔任訪問學者,並利用短暫之造訪停留期間,地毯式地向主其事或參與者深入請益,也大量蒐取世界各地寶貴的資訊,日後回國時整整扛回三個麻袋的資料,輾轉地搭乘三次飛機旅經半個以上的地球再回到闊別一年的台灣。而這段經歷,讓他在日後擔任學會的核心會務人員,或參與政府醫療保健政策之制定或檢討時,能有著更深入的思索,博引的奧援
李所長於2000年離開台大醫院,轉任本校長期照護研究所所長,是為國內首創的長照研究所,選擇這項開疆闢土的艱鉅任務,除了是個人生涯上的一大轉折,也顯見李所長對此專業的執著與使命感。兩年多來,該所透過學會的學術平台,校際間的學術互動,積極的讓國內長期照護的專業獲得重視,同時拓展此一領域的研究進路。李所長表示,本校長照所的設立,奠基於深厚的護理學術背景,然而長照的範疇同時涵蓋醫事社工的專業領域,絕對是一項全人的照護,其中,更涉及整體的醫療政策、社會支援與文化差異,因此,他常鼓勵學生們,培養專業的開創性,將研究成果有效地運用廣佈於社會,以啟動長期照護相關領域間良性的循環。
1995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立,當時年僅38 歲的李所長,因緣際會地獲聘主導負責老人醫學研究的規劃,以如此年輕的資歷,擔負是項重責,曾讓很多人訝異,於今回顧起來,他仍感意外,但也肯定在健康照護及醫療保健改革的過程中應有新血輪的注入。他指出,國人健康指標的優勢,是國內發展完善醫療體制的利基,但長期以來,醫療體系中學術引導實務的現象,造成許多觀念長期的扭曲,一位醫生的價值成就,取決於學術論文發表的多寡更勝於對社會的價值意義及臨床上的醫療表現;而醫學研究中,漠視對研究對象生命的尊重與關懷,更是偏頗了醫者對待生命本體的價值。
國內整體健康水平猶待提昇,醫療改革路程仍然漫長,而長期照護的專業地位,亦逐步建構中,李所長表示,緣於當初走入長期照護領域的感動,未來卸下教職後將選擇下鄉行醫,服務基層,然而,不論在什麼職務上,都將惕勵自己不斷的學習精進,努力耕耘而不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