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讓想像馳騁,潛能發揮,成就無限可能


撰文/學術服務組 武麗君


更新日期:2006-01-17 Tuesday
點閱次數:2158

默劇表演法–無聲勝有聲

▲ 默劇表演法–無聲勝有聲


創造力,是想像各種不同的可能性。面對課程中「族繁不及備載」的藥學名稱,你可曾想過設計一段順口溜增添學習的趣味;在數來寶中的響板節奏中,林林總總的學理公式、護理步驟,是否更能朗朗上口增強記憶呢?元月13日由教學成長中心所舉辦的「創意教學作品發表」,在師生們踴躍互動中即激發了上述教學方法的無限可能,更開啟了創意教學的新頁。儘管,模擬教學的研究生「出搥」狀況頻仍,但出席講評的教師們仍給予最高的支持,期待在教學相長的活潑互動中共創多元的教學面貌。


這場「創意教學作品發表」是護理研究所「課程設計與發展」的期末成果報告,指導教授為本校校長鍾聿琳博士,經由一學期師生活化的教學互動,支持提引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創造思考的能力,並在期末的分組作品發表中實踐創意的課程設計模式。 發表作品中,有以通俗流暢的順口溜,檢視心靈黑洞–憂鬱症的面貌;以默劇演出,突顯聽障者日常生活的困局與協助其需求的關懷;更有學生利用「罩杯升級」的時尚話題,探討「漲奶」的護理過程,現場,並以充氣保險套做為教具,邀請與會者在組員的數來寶節奏中,體會乳房護理的搓揉指壓的步驟。由於,此次發表多為學生創意教學的處女秀,呈現方式略顯生澀,笑場頻頻,但仍不減其原創性價值。


憂鬱症順口溜

▲ 憂鬱症順口溜


擔任講評的醫護教育研究所所長許麗齡肯定學生們勇於表達,讓想像延伸的精神。他同時以「天才10次方」一書提到聖雄甘地的特質–運用精神的力量,調和身、心、靈,是最貼近護理專業的特質,鼓勵學生創造自己的獨特性。也有多位老師提醒,在課程設計的第一步首要釐清你的受教對象是誰?課程訴求重點為何?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學習者接收到重要的知識?李光大主任表示,在60年代大家常常有「如果教室能像電影院」的期待,那是在過往傳統刻板教學中的一種求變,但現今的社會,已經有太多的聲光刺激,或許我們要反思如何讓大家安靜、思考,而不同的課程有其適宜的教學方式,值得我們去開發研討。徐曼瑩主任也指出,進行創意教學方法時,應適切提示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以免學習者模糊了學習的重點。陳偉老師則進一步詮釋,創意教學的呈現是讓學習者發生共鳴,共鳴中有驚奇,激發更聰明、快樂的學習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