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寬佳老師---榮獲優良教師「教學特優獎」
撰文/林寬佳 老師
更新日期:2007-01-16 Tuesday
點閱次數:3901
▲ 林寬佳老師於學術發表會上。
序-----------
2003年夏天自芬蘭返國後,有幸至本校服務,教學之課目涵蓋大學部(生物統計 流行病學)、進修推廣部(二技學分班)、碩士班(高等生物統計學、流行病學方法論與實驗、統計資料管理與分析策略)與博士班(高等量性研究方法論、高等量性資料分析方法論、多變量統計分析、環境健康與政策)等不同層級之課程。
同儕砥礪與認識本校學生特性之經驗----------
時間若回溯至2003年第一學期,我所開設的第一次高等生物統計學課堂中,當時座位中坐著一位特別的學生,她是英文組的”文英老師”。第一次見面時我從文英老師的談吐中就能夠感受到過往學校良好的同儕文化。她告訴我,她沒有任何的統計基礎,因此對於統計學一直感到焦慮但又充滿了需求與興趣,實際上她反映出了當時多數學生的心情寫照,而我也被她的學習熱忱所鼓舞,那一個學期她融入全班的學習過程,實際參與作業與測驗,過程中和同學們隨時給予我教學的回饋,讓我了解到面對聽眾(audience)特性與認識本校學生背景之重要。因此,同儕砥礪、教案設計、學習氣氛、進度控制、提升了解度以及學習測驗即成為自身教學持續改善的目標。一直到2007年的一月,文英老師自澳洲返國告訴我,她體會了” Think Globally, Study Locally” 的延伸理念後,我的內心著時感動不已。
▲ 林老師與其四歲的女兒。
入大學,覓良師--------------
我在推廣服務組的某一個午後,林壽惠前校長到辦公室來看我,我對於這樣一位前輩願意專程來和新近教師分享校園文化的經驗,感到雀躍不已。當時,她送給我一本書”Academic Duty”,這本書我雖過去已拜讀過一次,但在不同的時空條件下,書中的內容成為三年來成長的藍圖與指引。同樣地,當自身角色成為老師,亦或我們的孩子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時,我們自然希望老師扮演著多種角色,包括知識的傳遞者、技藝的指導者、思想的啟發者、職業的引領者、以及其他更多的角色。我在健康中心時常有機會和返校的畢業生們聊天,特別要她們指出有哪些事務對他們的影響最大時,她們的答案往往就是一兩位改變他們價值觀的良師益友。
建立學生的價值體系、樹立行為規範------------
『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這是我無意間看到本校張國相老師勉勵其導生班同學其中的一句話。這句話影響我很深,大學老師的責任是一個重要的議題,能否把學生的學習利益擺在第一優先是我們首要的道德考驗,『下一代必須更好』也應當是我們需回應的呼喚。要能讓學生獨立思考、建立專業,從而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教學上我們必須發揮高度的自制能力,不讓自己的主觀看法影響學生的選擇與判斷。事實上,師生過去的文化背景、個性是影響教與學的正負因素,教育是強化雙方的正性因素,發展各自的責任感,擴增知識,進一步獨立於老師的影響之外,探求真理。
導航--------
感謝本校護理系所的推薦與校教評會教授群的肯定,三年來承蒙許多資深教師的提攜與勉勵,方能獲得此次教學方面的肯定,這對於即將再度啟程至歐洲取經的我,無疑是最美好的回憶,我也會將此榮譽銘記於心。對於本校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或不同年齡的學生,我常和他們說,大學代表的意義,就是機會,這個機會可以讓人站在一座生活及知識的高台上,提升文化、聆聽彼此,胸有成竹地面對未來挑戰,我想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經師與人師之要求,將持續自許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