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護96年特優教師獲獎感言---教學特優獎


撰文/ 護理系 李慈音老師


更新日期:2008-03-28 Friday
點閱次數:3168

李老師與家人同遊日本清水

▲ 李老師與家人同遊日本清水


******************************* 到校服務時間:1991年 現職:護理系所副教授兼任師資培育中心教學組組長 *******************************
        自民國八十年回母校任教職匆匆的也過了十幾年,回想當時回國的第一年當菜鳥敎三專,面對學弟妹使出了渾身解數的教學招式與他們搏感情,另外課餘開個review  section給同學解惑,學生們知道我是新回來的學姊老師也不吝給我鼓勵,當課程結束後問他們有何要改進教學的地方,我一直記得一群學生說「老師加油你會是很棒的」給了我極大的信心。
        從小就喜歡觀察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從自身受教育過程及聽演講的機會中,學習每個授課者的語言與非語言行為是如何帶給聽者真正的感動及用什麼方式傳遞所希望給的訊息。雖然已敎了十幾年到現在仍盡心的準備或修改內容,即使是已經敎過的單元我喜歡嘗試用不同的方式看看學習效果會不會更好。我常半開玩笑的告訴學生,儘管我不是全能但態度上我是傾囊相授。


對於不同的學生常要思索彈性的帶法,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早期帶兒科實習時曾有一位學生提到要放棄護理,因為不適應當時各科規定制式的學習方式。在私下了解她的學習模式及探討這科實習應達成的目標,我和她訂出個別的學習契約,她發揮了她的長處並完成了實習。幾年之後我在一次旅遊中巧遇這位學生,她告訴我畢業後就到某醫學中心的兒科病房服務,前不久我又幾次剛好帶學生們去她的單位實習,算起來她很稱職的服務病童的家庭也超過十年了。對我來說對這些被認為特別學生的教學輔導都是很溫馨的“成就”,勝過於自己出版一篇研究論文的感動。我要求學生學習態度嚴肅認真,但是也希望他們在課堂是在生動有趣溫馨的方式下學習,刺激他們的思考及自學。
        護理其實是很活的藝術,我認為關懷是很重要的核心,有了關懷的心學生對護理對象的照護才會運用的好。雖然有被關懷的經驗很重要,但是學生學習付出關懷的經驗也很重要。尤其面對這幾年來社會價值觀和學生特質的變化,學生可能會背會考試,但是態度的養成更重要。雖然我主要敎兒童護理,學生大概最記得的是我常從探討兒童及家庭的照護中,不厭其煩的請學生思索他們與父母家人的關係及相處態度而學習心存感激及付出關懷,也因為如此在課餘常需要傾聽輔導這些來選課學生生活中的困擾,我也感激這些學生信任我。
        身為一名敎師我希望在學生的人生途中是一盞明燈提供交會時的光芒及溫暖;同樣的這一路走來我也很感激家人、長官、同事及學生帶給我的支持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