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加坡海外實習(中)
撰文/
嬰幼兒保育系蔡雅筑
更新日期:2013-10-04 Friday
點閱次數:4006
三、海外實習機構特色介紹與專業發展趨勢
此次新加坡海外實習,除在已有合作經驗的幼兒園所實習之外,亦另由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林美蓮博士,協助參訪NTUC(新加坡新苗師範學院)體系下的優質幼兒園。實習機構分別為Creative O Preschoolers’ Bay、The Preparatory Place、Between Two Trees Preschool,另行參訪機構為My First Skool。下列分別介紹四間機構特色:
(一)Creative O Preschoolers’ Bay
從Creative O高聳的階梯外觀和廣大的室內活動空間,不難想像園所的理念肯定是開闊且富教育價值的,Creative O是一間企業附設的幼兒園,大多是提供員工子女就讀,也有部分的幼兒是來自於非公 司員工子女。幼兒的種族群非常多元,包含華人、馬來人、印度人、中國人等,但其主要溝通的語言還是以英文為主,華文為輔的溝通型態。課室規劃方面相較於台灣幼兒園,Creative O的各班空間都是以矮櫃做區隔,且也非正方、長方形制式規範型態,而是不規則形的擺設,當下我們對園方所提出的疑問是,孩子是否會因為能相互看到各班上課情形,導致教師教學與幼兒學習狀況受到干擾呢? 陳校長回答:「若教師的課程是非常生動、活潑及有趣的,幼兒便不會捨得分心,如果大多幼兒總是不能專注於教師課程,那麼教師本身就應該要檢討以及修正課程內容」。
課程教學方面,Creative O是非常落實主題和方案教學,仔細在每班瀏覽過後,可以發現園所將主題網與自然資源應用發揮地淋漓盡致,陳校長為實習生介紹時曾提及:「我們相信孩子們學習時,是因為產生興趣而想學習,所以我們採用主題教學,從事務探索、大家共同參與,藉此培養幼兒團隊合作精神與創造力。」每班的主題皆是幼兒共同決定、執行,老師僅只為引導和協助者,一個主題會至少持續10週甚至以上,並在結束前老師會協助幼兒做全面性的回顧和統整,從這點就可得知Creative O是完全以幼兒為本位的教學出發點。
Creative O最特別的一點為會讓K2(即大班)幼兒快畢業時,會舉辦兩天一夜的露營活動,將由K2三個班級的幼教師共同討論今年各班負責的部分:伙食、營火活動、搭帳生火,確認自身班級負責的部分後,再讓幼兒共同腦力激盪拉出一連串和露營相關的主題網,學校也會事先安排合作的體能訓練教練、野外露營教師、環境生態課,讓幼兒先有野外露營的基本認知,以便幼兒能從舊經驗出發向外延伸。
▲ 上圖:閱讀角落;下圖:實習生、段慧瑩系主任與Creative_O陳鳴鸞校長共同合影
(二)The Preparatory Place
設立於新加坡駐大使館區一間別具特色的幼兒園,The Preparatory Place是走傳統主題教學,此地區是屬新加坡洋人較多的地段,所以基本上幼兒園大多都是美國、澳洲、英國、加拿大、日本和法國等,學校周邊的環境相當的舒適和安靜,放觀望去,可以感受到室外整體的環境規劃、佈置是很有規律性,設置了很多遊戲設施,隱約透露出是一間高隱私的幼兒園。The Preparatory Place重視並善用幼兒喜愛遊戲的天性,配合不同的課程取向,提供多元且結構性較低的素材,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能在其中自發探索、操弄,進行想像和創造的遊戲。課室內的牆面佈置紀錄了幼兒們的生活點點滴滴和作品創作,有拼貼畫、水彩畫、噴墨畫、大型創作等,以多元的方式呈現,讓人彷彿進入藝術的世界,完全沉浸在充滿藝術創作的情境裡,藝術教育為園所相當重視的課程之一,強調從2~3歲就要幼兒透過mark making的展現,藉此了解幼兒所要傳達的訊息,也讓幼兒從生活中經驗與接觸,進行自主性的融合教育,激發學習的無限可能,例如:本次實習生前往新加坡時,正逢印尼不肖商人焚燒森林木材,導致新加坡的煙霧瀰漫,甚至空氣品質亮起嚴重紅燈,園所藉此事件讓幼兒發揮印象和想像力,團體創作出令人驚嘆的藝術作品,不僅幫助幼兒釐清事件發生的原因,也讓幼兒能適當紓發和發洩內心的情緒。
(三)Between Two Trees Preschool
Between Two Trees Preschool是走瑞吉歐課程(萌發課程),主要是奠基在幼兒和教師的一種計畫課程方式,此模式的課程需要擬定計畫、文件紀錄(包含照片)、腦力激盪、彈性和耐心。園所的創辦人是學習藝術教育與治療出身,所以在園內可以發現很多的視覺藝術素材和日常生活的物品相互結合,幾乎每樣創作品處處都可見環保的蹤跡,舉例:小沙坑牌誌所使用的竹筍,是孩子的家長親手製出的;廁所外的門簾,並不是常見串珠塑料,而是使用瓶瓶罐罐的底部和瓶蓋,白色和透明的物品加上陽光的折射,令人耳目一新,創意巨集!走進課室內,可發現隨處充滿幼兒的作品,使用的素材有紙箱、樹汁、石頭等等,園所響應環保的概念,並實地有效的執行,加上水彩、顏料、各類素材的點綴,帶給人生氣勃勃的氣息,充滿活力。教學方面,教師藉由提供多元素材引導幼兒,並觀察與挖掘幼兒對何種內容感興趣,採用漸進式的發展課程。例如:某班級剛好進行到「海洋」的主題活動,幼兒會分享自己的相關經驗,其中一位幼兒說:「沙灘上有好多垃圾」,後來班上共同討論出要去海灘撿垃圾,淨灘結束後,幼兒回應說:「下次是什麼時候去呢?」因此又向下延伸,變成每一個月固定某天會去海邊撿垃圾,將海洋與環保意識連接,教師不僅培養幼兒獨立思考能力,也引導幼兒從內心展開愛地球的行為,並讓幼兒興趣得以持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直到長大成人。值得一提的是,園所的家長都非常關心幼兒在學校發生的任何事情,也積極參與學校親子課程,例如:家長做了火山的模型帶到學校,讓孩子們一起觀賞火山爆發的情形。
▲ 上圖:實習生、段慧瑩系主任與Between_two_trees創辦人及教師合影;下圖:課室布置
(四)My First Skool
My First Skool是屬於Day-Care的型態,所以學費相對的比起Kindergarten和其他研究型態的機構會來的稍低一些,園所建設於工業區附近的住宅社區,此區的居民普遍是中收入者,因此,學費上的補助和托育的制度非常能滿足家長需求,教室環境相當寬敞、明亮、開放,也因為課室都很通風涼爽,基本上學校平常幾乎是不用開冷氣的,也因此達到了節能減碳的效果。一樓也讓人意外的是教室和戶外是相通的,沒有任何的門窗、細紗網阻擋,也有個大型的沙池,到目前為止,新加坡有許多的園所都喜歡在戶外擺放沙池供幼兒玩耍,這在台灣是很少見的,大多數的家長或教師會認為沙中有許多的細菌,會造成幼兒感染疾病,不宜提供幼兒使用。課程教學方面,My First Skool是採用交替式主題課程,除了每一班都會屬於自己班上所發展出來的主題課程,由班導師負責引導和帶領,每天還會有另一個時段是由Project老師設計的方案課程進行活動,每一班級的Project不一定相同,也和正規班上的課程沒有直接性的關聯,讓幼兒能雙向刺激思考及發展多元智能。師資培育的部分,My First Skool和Creative O是皆隸屬於南洋理工大學附屬華文教研中心體制下的機構,任內教師規定須在每年進修80小時的研習,教研中心也會不定期舉辦全國教師研習日,是一種不僅能幫助教師自我成長和專業精進的方法,其最大的福祉亦是期盼能帶給幼兒最佳的教育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