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網路時代的新親子關係—電腦網路是原罪嗎?


撰文/
戴月明醫師


更新日期:2014-01-07 Tuesday
點閱次數:4162

電腦等3C已經融入日常生活中

▲ 電腦等3C已經融入日常生活中



        時代在改變,人也在改變。十年前還在用嗶嗶Call的時代,誰會想到有人會對著一個皮匣大小的記事本滑來滑去,但現在幾乎整車的人都在滑手機。時間也是最公平也是最殘酷的,不會為任何人稍作停留。從小孩生下來以後,辛苦拉拔到會爬會走到會叫爸爸媽媽,身為父母的雖不敢奢望自己的兒女能當總統嫁醫生或讀博士賺大錢,但總希望能快快樂樂的一在起過一生。可是這個小小的願望往往在孩子越接近青春發育期的時候越覺得困難,總覺得以前是”爸爸說….”,”媽媽說...."的乖小孩,慢慢變成"老師說...","同學說...."的小學生,最後變成”朋友說…”或”網路上大家都這麼說….”的青少年。小時”凡事都順從””小鳥依人”的小可愛,漸漸的變成講沒幾句就嫌嘮叼的客人,最後變成了每天只有需要錢的時候才會開口的”最親近的陌生人”。一般的父母的反應都不外乎:一、懷疑自己的教法對不對?  二、小孩正在青春叛逆期,或三、都是電腦網路害的。經過十多年的青少年心理輔導,常常在想可不可以有其他的看法或想法?到底孩子是怎麼麼了?
        想想小孩子小的時候會願意聽父母的話,當然主要是因為愛,另一部份原因也是對父母的依賴,因為對整個世界並不熟悉,甚至聽不懂大人在說什麼,或分不清什麼是好人或壞人,唯一可以學習和分辨的管道就是父母,所以自然是父母說什麼都信都遵從;但是隨著年齡長大和接觸外界越來越多,孩子發現自己懂得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了父母,父母的話不再是唯一的標準。孩子這時候就會開始自己選擇要相信誰,當然如果這時候父母仍然是值得孩子相信的或是溝通的,那整個家庭的和諧應該不會是有太大的問題,否則身邊的老師、朋友和網友,很快就會取而代之。針對一對花全部心力賺錢養家和整天操勞家務的父母而言,要贏過小朋友身邊的同學或朋友,是談何容易。    


現在使用電腦的年齡層越來越下降

▲ 現在使用電腦的年齡層越來越下降



        身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被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即使有些家長表面上不太敢直接給小朋友們壓力,但內心的焦急其實都是一樣的。但是有誰會想過,其實小朋友也會有相同的期望,期望父母更成熟或是更長大一點,講白話一點希望父母能跟得上時代一點,而不是只用”代溝”兩個字就推卸責任。輔導了許多青少年們,感覺上一部份的小孩們不知道或不願意說出來這樣的想法,但另外一部份的情形是即使是小孩提出來了,父母親並不想聽或根本不願意聽。仔細想想,學個電腦會很難嗎?如果學開車和用智慧型手機都難不倒了,學個電腦應該也不是不可能吧!
        一般而言,小孩子接觸電腦是自然而且必需的生活技能,但是對這些已經四十到五十歲的父母而言,不但在學習上沒有小朋友這麼順利,可能還有一部份停留在”電腦是令人沈迷的壞東西””網路是引人犯罪的魔鬼”等的想法。事實上電腦真有這麼可怕嗎?不接觸電腦就沒問題了嗎?如果把電腦當成一個只會遵行命令的快速計算機,而網路當成一個用光速跑的傳聲筒,電腦網路除了過度使用造成的身體傷害以外,內容的不當及使用者的沈迷,也是人類造成的,和忠實執行任務的電腦網路而言,實在沒有相關。反之,由於快速和準確的運算傳輸速度,人腦的很多功能已經被電腦超越了。但是可以不用擔心的是,電腦永遠無法像人腦一樣的創造及幻想,這是人腦的強項。而乘著快速有效的工具,人類已經可以把想像發揮到極致,很輕易的發揮創造力成事實,實在沒有必要把電腦當成惡魔或是毒藥。
        首先要強調一個概念:任何一個東西的過度使用,就是有害。如同再潔淨的水,過量的飲用一樣會水中毒,電腦也是一樣。小孩學電腦,如果沒有大人的指引或教導,很容易就被引誘迷惑,就如同現實社會一樣,網路世界也會有偷拐詐騙、暴力色情和賭博,在現實社會都有人會沈迷了,難保在方便又無遠弗界的網路世界會不影響到孩子。但是面對電腦網路,父母有能力指引他們的小朋友嗎?
        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學習電腦和網路的困難其實也慢慢的被解決了。從前人類學習及溝通的管道,一直有著空間距離和階級身份等的距離。但在電腦和網路的發明之後,這樣的距離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了。也就是說一個消息的傳遞之快速,幾乎是沒有距離而且不分對象的了---當然也包括了父母。再加上許多通訊工具軟體的創新演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已經不是地位或階級可以阻擋了,當然也包括了親子關係。
        所以,身為父母,除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鳯,也要望父母自己成長。學習電腦和網路,不單是為了自己的飯碗和成就,也是為了親子關係的增進。想像一下,有哪個兒女會願意加入自己父母成為facebook的好友,或是Line的群組?但如果有一個父母能夠成功的讓子女願意加入,背後所代表的信任和親近,將是令人羨慕的。


全家一起出遊

▲ 全家一起出遊



        國內教育部曾作一項大型調查,發現大部份孩童接觸電腦和網路遊戲多在國小三年級到四年級,原因很簡單,國小二年級之前,大部份的小朋友都還必需靠注音符號才能閱讀,小學三年級起就可以閱讀一般文字無礙。調查還發現,大部份的孩童上網時間多在下午六點到九點,而在暑假和假日的時間更多。
        依筆者的建議,如果有孩子已經快到國小三年級了,家長不妨主動買電腦和接網路給小朋友,最好和孩子一起學電腦。但如果可以,電腦的螢幕要設計面對著客廳或餐廳,最主要的好處是大人在家裏隨時可以看清楚小朋友在幹什麼。而網路的速度一開始不需要太快,而且最好有色情守門員或時間限制。如果孩子抱怨網路速度不夠快,上網時間不夠多,這時父母就是最好溝通和交換想法的時候。依照行為治療的原則,最佳的管教原則就是雙贏策略:就是拿父母想要需要的交換孩子想要需要的,如拿成績交換上網時間,拿表現交換較快的網路速度。
        當然每個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隱私空間,最好這個空間只讓最信任的人分享,身為父母,如果想成為孩子最信任的人,除了改進親子關係外,和孩子一起學電腦也是一個辦法,方法很簡單,多向孩子討教,讓彼此有共同的話題就是一個好的開始。由於寒暑假多是孩子沈溺電腦網路的最危險時段,父母行有餘力,可以多規劃全家出遊或營隊的活動,讓孩子沒有時間玩電腦或根本就忘了它。如果父母沒有這樣的空閒,至少安排孩子寒假的知識營或科學營,如果不排斥的話甚至宗教相關的營隊都可考慮,一來可以讓孩子遠離電腦一陣子,二來可以充實知識或心靈。
        電腦和網路帶來了新的科技時代,雖然父母對孩子的愛仍不變,但管教的方式是不是可以再更新更不一樣呢?端看父母願不願意再多學習一點。 註:筆者為兒青精神科專科醫師,老年精神科專科醫師,微軟認證工程師(MCSD,MCDBA)及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