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技期刊】反思課程介入對護生核心能力成效探討
文字摘錄/
學術服務組
武麗君組長
更新日期:2015-03-11 Wednesday
點閱次數:3332
▲ 健康科技期刊
護理教育強調發展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目標與教學策略,期望所培育之畢業生具有執行工作的能力及擁有專業資格的能力,其中,溝通、關懷與批判性思考等核心能力,更關乎護理臨床照護上的專業。而傳統的教學評量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的護理核心能力,是以,藉由反思教學課程的介入,透過檢視、反省、深思熟慮的建構、轉化過程,期使學生思考出不同情境的溝通與關懷技巧,以提升照護品質,增強其學習成就與動機。
由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出版之「健康科技期刊」,在最新刊期中,發表「反思課程介入對護專學生核心能力成效探討」,文中以某五專三年級修讀生命教育課程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前、後測研究法,分實驗組(51名)與對照組(53名),為避免兩組學生訊息污染影響研究結果,兩組課程結構、小考、作業完全相同,只有研究者可操控之實驗組以反思教學法介入,歷時18週,每週2小時的課程帶領,經由量表、深度訪談及課堂反思回饋分享等,以了解反思課程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並分析影響最為顯著的課程型式。
▲ 小組討論
文中引述學者Atkins和Murphy以護理觀點提出「反思」三階段,依次為自我察覺、評論分析和理解、創造或發展新的想法。因此,在反思教學的實施上,教師除需要有開放的胸襟,更要有負責及全心投入的教學態度,藉由反思日誌書寫指導、小組團體討論、臨床實習、書寫溝通實錄等教學策略,協助學生由實務經驗→發現問題→反思性的觀察→悟出新觀念→尋求解決方案。
研究結果經由深度訪談的質性分析顯示,學生深感「溝通能力」、「關懷能力」及「批判性能力」都有提升,也更能洞悉護理專業之職責,增強學習的信心與成就感。而在量性統計資料發現,學生參與反思教學後兩組其溝通能力(t=1.77; p=0.02);關懷能力(t=1.54; p=0.03);批判性思者能力(t=1.77; p=0.01)皆有顯著的差異。
反思課程介入在反思階段時,學生認為影響他們最大的反思方式,依序為反思日誌、課堂討論及書籍研讀。文中更指出,反思課程的重要性,就研究者的教學經驗發現:對教師而言,在能促進教學角色之覺知與教學過程之檢視;對學生而言,則因學習過程能夠不斷運用自我澄清,而能發展對學習內容之專注與興趣。由於本研究樣本僅就某專科學校五專三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未來,亦期待擴大收案範圍,針對研究結果對未來教學發展反思課程模式,不斷地思考、討論,以提供護理科系教師增進學生護理核心能力課程設計之參考。
推薦閱讀:
論文:反思課程介入對護專學生核心能力成效探討
作者:羅惠敏、章淑娟、陳文香
「健康科技期刊」第二卷第二期(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