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生產之理論與實證研習會


撰文/助產所研究生

許碧芳

黃秀茹

楊金蘭


更新日期:2004-11-08 Monday
點閱次數:2383


台灣目前名列國際前茅的高剖腹產率是國際衛生界極為爭議的狀況,相關的生產制度改革卻非常緩慢,台灣三分之一的剖腹產率十年來沒有下降,包括待產時灌腸、會陰切開術等生產過程的侵入性醫療措施也有比率過高之嫌,在台灣生產高度醫療化之際,極需要大力改變。 在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支持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助產研究所為此邀請Dr.  Woolley來台舉辦兩天(10月4日至10月5日)的人性化生產研習會,介紹目前美國推展改善產科服務的情形及其科學依據,祈能提供台灣改革婦女生育健康重要的參考。在這兩天的研習會中,我們也邀請台灣醫界與助產界一同會談,討論有關美國母親親善生產環境聯盟:人性化生產的十大黃金標準措施介紹、生產時醫療措施的必要性、生產方式的選擇等。 期能藉由此研習會,共同為台灣更好的婦女生育健康制度找出改革的路徑,營造一個「人性化生產環境」使女人對其生產過程有參與及作決定的權利,並享受健康與愉悅的生產經驗。  


【會後感想】 往年北護助產所,都會邀請國外具有豐富臨床實務專家至國內演講,今年在助產所老師的努力奔走下,與國民健康局、台灣周產期醫學會共同舉辦了為期兩天的「人性化生產研討會」。Dr.  Deborah  Woolley,藉著過去豐富的臨床助產經驗,分享她在不同的地方擔任助產士的經驗,以及如何運用人性化的方式幫助產婦及其家人經歷生產過程,對我個人而言,收穫最多是針對第二產程的照護,尤其面對特殊情況,例如:肩難產、臍繞頸...等的胎兒分娩,Deborah更是利用假娃娃及骨盆模型示範給大家看,與大家分享個人在臨床上助產經驗,讓我對臨床實務方面收穫很多,使我有更大信心面對日後的產科工作。(助產所研究生許碧芳) 我們相信母親親善服務的哲學基礎是:生產過程是正常的。生產是一個正常自然與健康的過程,母親與胎兒有生產的天生智慧,支持並維護正常生產過程的助產照護模式,是最適合於懷孕和生產的婦女。人性化的生產可以給予產婦充分的赋權、自主性、不受傷害的、負責任的選擇對自己與嬰兒最理想的健康照護,營造母嬰親善環境從你我開始做起,如同Woolley老師所勉勵的要對自己要有信心,在生產史上將會是另一波重要改革。(助產所研究生黃秀茹)
        在老祖母的年代,生產的方式是以產婦為中心的人性化生產。如今醫學發達卻被現代化醫療取代,不僅造成醫療資源的濫用更剝奪女性自主的權利。產婦自主權地被忽視,幾乎到沒有發言權的地步,只能靜靜躺在病床任人以冰冷的儀器測試。所以,除非有醫療的必要,否則不輕易選擇剖腹生產或接受引產方式生產,應多選擇『人性化生產』,使身體自然啟動分娩的機能,由體內自行分泌催產素,引發子宮收縮之身體自然反應,讓生產分娩回復到最自然的方式,讓產婦在生產分娩的過程中可以得到自信、自主與喜悅來迎接新生命的降臨。在這難得的經驗中我收穫很多,藉由所學我將與周圍即將生產的媽媽分享。(助產所研究生楊金蘭) 許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