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我們的手、掌握我們的生命


撰文/楊瑞珍


更新日期:2005-03-10 Thursday
點閱次數:2257

「健康」是人們生命軸線中最艱鉅的事業,有風險也有機會;有言道:『自由與責任,權利與義務…這是一種約定,缺一不可。』 王凌節是我最敬佩的同事,在健康中心共事的四年中,她對於健康活動的行銷總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她把她相信的概念實踐在生活的行為中,我們發現她真正的落實餐後潔牙、身體活動、及乳房自我檢查。 『駭客入侵,它就在那裡…』,凌節用波瀾過後的平靜語氣回憶,當她觸診到自己乳房有一個腫塊時的驚慌。她說當她摸到那個腫塊的剎那,是一種沒有過的經歷;雖然在教導學生作乳房檢查時,她是那麼純熟的描述那些可能偵測到的異常狀況,但,此刻她感覺到的是她以前從未有的真實與震撼。原來,從前只是風聞有它,而今日卻親眼見它,才知道過去的輕鬆,是因為一點也不覺得這故事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這樣的風險,竟貼切的描寫出乳癌是如此威脅著婦女的生命。每天在台灣,約有10位婦女被診斷為乳癌、4位婦女死於乳癌;在無法購買免疫保障之際,賴以保命之道只有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完整的乳癌篩檢,也就成為保護健康的機會了。凌節發現的乳房腫塊約僅一公分,淋巴結均未遭侵犯,屬於早期發現者,其治療預後較佳。她的幸運應歸功於有效的健康行為,對於乳癌篩檢,她每兩年作乳房攝影或超音波,她也常執行乳房自我檢查。這次在她歷經生命幽谷之際,她仍然感謝老天,也肯定過去的訓練,讓她有能力用自己的手來發現腫塊,使自己的生命增加了保護。 在醫療崇尚絕對科技化的時代裡,人們自我保護的本能反而受到漠視與摒棄,乳房自我檢查也在這種氛圍中被貶抑了。許多報導指出傳統方式的乳房自我檢查敏感度不高,婦女自我檢查是沒有價值的;但事實上,大部分(超過85%)的乳癌最先還是靠手指來發現,遺憾的是這個發現往往是婦女在偶然中或不精確的檢查過程中發現的,發現時腫塊可能超過2公分,甚至腫瘤已經轉移了。有鑑於此,要提昇乳房自我檢查的價值,除了檢查的頻率外,首先必須要改善檢查技巧的精確度。MammaCare檢查法是一根據科學實證發展出的乳房檢查方法,此方法經過研究證實能提高乳房自我檢查的精確度,並提高婦女正確偵測出乳房腫塊的能力,經訓練後能偵測出小至0.3  cm的乳房腫塊,這也是乳房自我檢查能降低乳癌死亡率的重要突破。 乳房自我檢查不僅兼具著健康權利與健康義務的雙重概念,更是女性以行動來表達對身體自主的最佳詮釋。基於對婦女健康追求的理想,我們要繼續努力推動有效的乳房自我檢查技術,邀請您有機會也來健康中心學習『MammaCare乳房自我檢查法』,讓我們一起共創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