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媒體與新聞稿寫作---中時李蜚鴻副總編輯蒞校演講


撰文\秘書室


更新日期:2006-12-04 Monday
點閱次數:2394

中國時報李蜚鴻副總編輯蒞校演講

▲ 中國時報李蜚鴻副總編輯蒞校演講



        近年來,本校各系所學術活動頻仍,如若有計劃邀請新聞媒體報導,可提昇本校曝光率和形象之建立;秘書室為提升本校各單位撰寫新聞稿能力,增加本校宣傳報導刊登媒體版面之機會。特於10月19日邀請中國時報李蜚鴻副總編輯蒞校專題演講,談「認識媒體與新聞稿寫作」。針對媒體生態、新聞稿寫作方式、學校新聞公關、及危機之媒體處理等,深入淺出的講解,會後和聽眾進行熱烈互動討論。
        以下為演講內容,秘書室製作演講精華摘要,提供各單位參考: 甲、演講精華摘要: 一、為什麼要「與新聞界打交道」? 在今日新聞管道多元、資訊傳播快速的時代,每個機關學校都必須體認增進公共關係的重要性,不論是就宣傳自己(好事傳千里)的角度,或者是危機處理(降低壞事所造成之損害)的目的,主事者以及公關人員都有必要體認到「與新聞界打好交道」之重要性。 二、如何「與新聞界打交道」?李副總編輯提供經驗借鏡: 1、設立「發言人」制度(即公共關係專責單位):例如,醫院等專業組織發生糾紛等風險較高,最好能有專責的發言人來處理與新聞媒體接觸之專業事宜,才能有效率且應對得宜。 2、就媒體的角度,給「發言人」的忠告:秉持一個原則--「不要害怕記者」,要維持與媒體良好關係的重要原則是—無論如何都要說明(哪怕是「決議尚未做出」;或是「本校無特殊意見」都要表達出來),決不能逃避媒體,要保留與記者接觸管道的暢通(書面、口頭皆宜),把握替自己學校澄清的機會,才不至於被誇大渲染或是扭曲報導,徒增自己困擾與不利。


本校教職員參與「認識媒體與新聞寫作」研習會

▲ 本校教職員參與「認識媒體與新聞寫作」研習會


三、掌握發布新聞稿與召開記者會的技巧: 1.首先,要了解各報之特性:各報刊有固定的文教版面配置,例如中央日報比較重視文教新聞;新生報重視醫藥版;中國時報不定期會出校園專題報導。 2.主管必須授權發言人:使記者能知道消息來源管道的便利性與可靠性,才能增加上版面之機率,若是不方便聯繫;或消息不確定性太高,往往新聞稿的優先序會被排擠掉,或是篇幅容易被記者和編輯刪減掉。 3.掌控好發新聞稿的管道:聯繫各線的記者聯誼會會長是最有效的;或是直接洽報社編輯行政組亦可。 4.召開記者會必須有題材、有特色,才會吸引到媒體採訪(*所謂製造「新聞」必須要有特性,如:衝突性、對立性、趣味性、爆炸性……等,才會有人看)。 5.學校單位自備新聞稿之寫作原則: (1)文字量必須超過預期刊登之三、四倍,方便媒體摘選,最好自備照片與圖片。新聞重點(5W1H)要放在最開頭,而標題字眼應以生動、活潑、有創意,能令人印象深刻為原則,撰寫採「倒金字塔」之寫法(註:因為報社編輯會隨時因版面限制而節刪較後面的段落),才不至發生真正新聞重點被刪除而成遺珠之憾。 (2)各單位策劃活動時應站在閱讀者角度思考有無創意、是否能吸引人、具趣味性、奇特性或研究創見、發明。如果您都不想看這則新聞,如果您自己都覺得您平淡無奇或了無新意,建議您活動內容或撰稿方式應考量以修正。 6.報社每天下午3點會開「採訪會議」檢討後續採訪重點,6點會開「編輯會議」檢討記者當天採訪蒐集來的稿件,因此,要給報社的新聞稿最好在當天下午5點以前傳給記者。 7.未來趨勢之一:學校可留意新興媒體之運用,例如學子喜愛的「部落格」(有越來越多的美食及旅遊業喜愛攬用部落格達人擔任報導記者,憑藉其熱忱,增加高度創意與可看性)。 8.未來趨勢之二:影音媒體之運用已漸普遍,未來公關提供影音畫面的需求會更提高。 9.未來趨勢之三:由於媒體、報社財務來源之需求渴切,搭配廣告(以廣告版計價的「新聞」)之整合行銷策略是學校增加曝光率不可或缺的法門,尤其是搭配活動之舉辦,才能有可看性。 乙、秘書室建議各系所努力之方向: 一、上報率關鍵仍在於活動的構思面需花費較多時間,應透過較多人的智慧予以集思廣益呈現創意特色,如此較能吸引記者的報導,這部分希望各系所能多加油努力! 二、各單位可多考量本校有無溫馨或其他特色題材能吸引社會共鳴者,利用系所活動、社團、節慶、校慶策劃具新聞性的題材。並於三日前將新開稿陳核校長核示後,由秘書室發放新聞稿。 三、活動規劃好之後,如有必要應事先多予預演,以求表演當日能熟練無瑕的演出。 四、如果研判活動有上報機率時,為增加此種可能性,建議活動一旦舉行結束時,請於下午16:30時前立即將當日活動內涵撰妥,並附上活動精彩圖片(電子檔),請秘書室再次傳送各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