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護學實習–陪伴中的感動
撰文/護二二甲 李慧耘;實習輔導教師:護理系 陳妙言
更新日期:2008-06-23 Monday
點閱次數:4132
▲ 本文作者慧耘,上排左側第二位學生。
以前雖然曾聽人描述護理之家,但從未真正踏進過。去實習之前,心裡所想的護理之家畫面是-有大多數是躺在床上不能下床的病人,伴隨許多五味雜陳,包括尿騷味、大便和食物交織的味道。
踏入關渡醫院護理之家的第一天,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眼前有溫暖的燈光、祥和的音樂,還可以眺望淡水河,雖然也有一些怪味,不過比我想像的好太多了,如此優美的環境,一度讓我覺得如果不能住家裡,來這裡住好像也不錯。不過,我想還是不要住這裡(護理之家)比較好啦!
本身我工作的單位是產房,護理之家的慢步調和我現在工作的極快步調完全相反,第一週正式照顧爺爺還真不習慣,爺爺和我工作所面對的產婦相差太多了,讓我有些手忙腳亂。不過,第二週就慢慢漸入佳境,也比較知道該怎麼照顧這位可愛的老人家了。
▲ 爺爺的字。
爺爺裝了一個氣切,這是我第一次照顧有氣切的個案。看不懂他的唇語,以至於不了解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讓我覺得最困擾的。第一週無法和爺爺用語言溝通時,我開始思考-怎麼做可以了解他想表達的意思,於是我請他用原子筆寫在紙上告訴我,那時他緩慢寫出肩膀兩個字的某部分(如圖二左),我猜到他是想說-他的肩膀很痛,他也點頭證實我的猜測。
那時我想,爺爺應該是可以用筆談的,由於原子筆要比較用力寫才寫的出來,為此我特地去買簽字筆,結果第二週爺爺卻因為前一晚情緒比較躁動,一整天精神都不好,他拿著簽字筆寫了一句我大概看的懂的一句話是-今年92歲(如圖二右,實際上他今年是85歲),其餘就寫不出來了。
他用簽字筆緩慢的在紙上畫了幾個筆畫後,就閉著眼睛,我看著他寫的幾個筆畫,卻完全無法了解他要表達的意思時,真的覺得很挫折。和老師討論後,老師說了一句話點醒了我-「雖然在語言部份無法與他溝通,但還有許多非語言的部份是可以觀察的」,所以我決定要用心觀察他的非語言部份。
在我照顧期間,爺爺第一次下床是剛好機構辦了一堂「認識老人跌倒」的課程,護理長要我帶爺爺去,因為他下午有用鎮靜藥物,所以在短暫的半小時到一小時內他還比較可以集中注意力,但一個小時後就睡著了,而且還是呈現昏睡狀態。不過這是我第一次陪他下床坐輪椅,而且講師教導使用復健球的時候,他也努力參與,所以我還蠻為他感到驕傲的。
第二週,我開始鼓勵爺爺要多坐起來,讓肺部有伸展的空間,協助他翻身、背部叩擊,並鼓勵他深呼吸咳嗽。這學期我修了「芳香療法與運用」這門課,我把所學的芳香療法運用在他身上,針對他的呼吸系統,我替他準備「尤加利」精油,加4~5滴在衛生紙上讓他嗅吸,爺爺也點頭表示喜歡這個香味,為了聞到這香味,我發現他真的有「深呼吸」,後來,痰有變得比較稀,他也比較有力氣把痰咳出來。
第二週我第一次帶他去晒太陽,他大概很久沒接觸到陽光了吧!在陽光底下,坐著晒半小時,問他要不要回去(護理之家),他直搖頭,似乎很享受這溫暖的陽光(幸好陽光不是強烈到會讓人晒傷的那種),看他那既滿足又開心的表情,我除了為他感到開心也有些心疼。對我而言,只要天氣好,隨時都可以去晒太陽,但對於長期臥床的他,卻是一種奢求。從外面回到護理之家的路上,有經過寫年、月、日的看板,我也多次向爺爺強調現在在哪裡以及時間和日期,加強他的定向感(因為他一直說自己在家裡,今年是95年)。
與爺爺相處邁入第三週,對於他想表達的意思,似乎是懂了一些,雖然猜錯的機率還是很高,不過猜對的機率也越來越高了!在他的非語言部份,我發現他無論是在床上睡覺、醒著或洗澡時,總是雙手交叉抱在胸前,尤其在洗澡的時候更明顯。在身體語言中,這代表對人有防衛心。
在護理之家,每週都有人幫爺爺洗澡,幫爺爺洗澡的人只是想趕快把事情做好,不會跟爺爺多做解釋,所以每當洗澡時,爺爺總會全身緊繃,雙手交叉抱胸前、雙腿夾緊,尤其在洗到腋下和生殖器的時候,爺爺更是緊張,幫爺爺洗澡的人擔心洗不乾淨,就會用力扳開他的雙手和雙腿,爺爺則更緊張,雙手雙腳夾的更緊,成了惡性循環。
其實我問過爺爺,他說他很喜歡洗澡,可是連洗澡都要別人幫他洗,他覺得很不好意思。將心比心,換成是我躺在那裡,全身衣褲被脫個精光,露出身體最隱私的部位,由不認識的人幫我洗澡,我想我應該會比爺爺更緊張吧!
第四週,我跟著幫忙爺爺洗澡,我請爺爺試著放輕鬆,洗到哪個部位都告知他,尤其在洗到腋下和生殖器的時候,我告訴他:「爺爺,您的雙手和雙腿要放鬆,腋下才洗的到,有洗乾淨,才不會癢癢的喔!」跟爺爺解釋後,他好像就比較沒這麼緊張了,雙手、雙腿不再夾的這麼緊。我想,爺爺需要的不只是生理上的照顧,更需要的是尊重以及多一些自主性。
爺爺信仰的是基督教,他說他入住機構前每週都會上教會。有一次,幫爺爺管灌之前,我問爺爺會不會餓,他皺眉並搖頭表示不餓,不想灌食,但反抽胃液幾乎全部都消化了,我就跟他說:「爺爺,要喝牛奶囉!這牛奶是上帝賜給您最棒的食物喔!它提供您全身所需要的營養呢!」,他聽完後點了頭,我便說:「爺爺想不想在喝牛奶之前禱告呢?」他點了頭。從那次之後,我每次在管灌前都會提醒他禱告,不會催他,讓他有足夠的時間禱告,等他點頭表示禱告完畢,才進行管灌。一個看似簡單的禱告,但對爺爺而言,這代表的是-他可以自己決定做「禱告」這件事,也代表宗教的力量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
第四週,我還推輪椅帶爺爺去看電視,我想,他在看電視的時候,應該不喜歡有人跟他講話。因為我陪著他看電視,想跟他聊天,他的眼睛卻很專心的盯著電視。後來我問他:「爺爺,您想自己一個人看電視嗎?」他點了頭。這一坐就坐了三個小時,而且樂在其中,問他要不要回房間休息,他還一直搖頭表示不要,這是在照顧他的過程中,他難得沒有把雙手交叉抱在胸前的時候!
▲ 慧耘照顧的爺爺。
來到護理之家,心裡會有很複雜的心情。未來我的父母或我自己會不會也有躺在這裡的一天?如果有天我住在這裡,我會想要過怎樣的生活呢?住在護理之家大多非住民所願,經常是情非得已,所以我覺得提高住民生活品質,並用心關懷,似乎比快速完成護理工作更重要!
之前上課時老師曾說:「我們要協助住民維持最大的身體功能,而不是幫他做所有的事情」,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價值、不會成為別人的負擔,如果每件事情都是別人幫他做,剛開始也許會覺得不錯,但久了會覺得自己很沒用,活著沒意義。入住機構後,有很多情況都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包括:什麼時候管灌、洗澡、吃藥、下床、翻身等等…。在這些不可控制的事情中,試著讓住民擁有一些自主性,我覺得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