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輔導特優教師–楊瑞珍老師


撰文/ 護理系 楊瑞珍老師


更新日期:2009-10-13 Tuesday
點閱次數:3811

『編案』

▲ 『編案』



        本校97年特優教師獎於上學期末揭曉,共有五位教師分獲教學、研究、輔導等獎項,本期校訊特邀獲獎教師發表其得獎感言,更將其獲獎領域中的傑出經營成果與經驗,藉由校訊版面與全校教職員工生分享。獲獎名單如下(本期先刊載三位老師得獎心得): ☆輔導特優獎:護理系楊瑞珍老師 ☆創意教學特優獎:聽語所童寶娟老師 ☆研究特優獎:護理系李亭亭老師 ☆教學特優獎:護理系林惠如老師 ☆服務特優獎:護理系高千惠老師


導師‧導航

▲ 導師‧導航



        暑假的有一天,公佈欄上貼了賀榜,我看見自己獲選97年輔導特優教師,心裡有幾分驚訝。
        過去,擔任導師或輔導學生時,只覺得我和學生之間共有一個田野。我對導師和導生關係的認知有點傳統,像是私塾家族般的關係;因為在我求學時代,我最記得的是,我的導師她會常常來到教室裡,交代、叮嚀、鼓勵、或指教,我們有個人重要事情時,通常也會先去找導師指點,她的完全涉入讓我們知道她就是我們專屬的mentor。
        導師設置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後,有一位師長作為她們課業與生活上諮詢的顧問。在大學階段導師的角色功能,除了要提供學生生活與課業的輔導外,在精神上也要給予鼓勵及友誼的支持。這個工作許多大學教師都敬而遠之,因為極可能吃力不討好。但教育的真正成就,是要栽培出有能力與品德的社會公民,導師的導航功能,將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近年來本校開始利用獎項設置的方式,來鼓勵在教學、研究與輔導上表現優異的老師,這也打破學術機構只重視研究、教學,而忽視輔導的常態。這種改革固然對輔導的價值有其激勵與表彰的作用,但若要幫助教師不但把輔導當作重要責任,並且付出熱誠與愛心,我認為還必需要調整導師的工作負荷。當學生的學習步入更高層次,學生與導師的互動更趨單一及個人化時,導師的輔導責任也跟著改變。目前本校每位導師輔導的學生數約為50位,若能仿效部分學校採取雙導師,這將不僅可以改善學生與導師互動的質量,也可使導師有更多的心力與時間,來落實對學生的學習適應與生活輔導。


楊老師為前座左邊第四人。

▲ 楊老師為前座左邊第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