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伊斯蘭教
更新日期:2004-09-18 Saturday
點閱次數:1819
隨著傳媒發展的日新月異,網際網路的無遠界,全球距離明顯縮小。SARS疫情蔓延,讓世界衛生組織驚覺亞洲的一個噴嚏,亦可使全球打顫;美伊戰事的持續發展,更牽動著世界聚焦的目光。只是在這龐大、迅速的資訊交流中,我們是如何建構自身的認知體系與價值觀,值得深思。
為讓在校同學關懷國際局勢的發展,透過時事議題的關注拓展人文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四月一日下午,本校共同科特邀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周健,假本校國際會議廳舉辦了一場「伊斯蘭教的擴張與古蘭經介紹」的通識教育講座,引領學生對回教文化的源起及其重要經典,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對於美伊雙方宣稱的「聖戰」一說,周教授特別於講演中「正名」:「聖戰」乃指為改變宗教信仰的戰爭,而此次戰事涉及石油經濟的政治利益,聖戰一說,實則污蔑其宗教上的意義。
底格利斯河及幼發拉底河流經伊拉克國境,兩河流域物產富饒,人文精粹,肥沃月灣蘊育之巴比倫古文明為人類史上重要之一頁
伊斯蘭教的源起:
西元570年6月8日,穆罕默德降生於聖地麥加,西元632年逝世,享年62歲。穆罕默德六歲時父母雙亡,由叔父阿布泰利伯(Abu Talib)扶養長大。阿布泰利伯是隨著駱駝隊四處經商的生意人。當時整個阿拉伯半島經濟不穩、貧富懸殊差距大,居民信奉各式各樣的宗教,敬拜各式各樣的神祇。神祇數目竟高達360,先知也有124,000位。根據伊斯蘭教的歷史學家記載:穆罕默德雖生於這樣的世代,但從孩童時期,他就非常憎惡偶像崇拜,並且過著高尚的道德生活。
年輕的穆罕默德受雇於一位富孀,名叫卡迪佳(Khadija)。他為卡迪佳料理駱駝商隊,漸漸展露頭角,成為麥加商隊領袖中耀眼的一員,被稱為「歐阿敏」(Al-Amin),是信實之人的意思。
25歲時,他和卡迪佳結婚,生了六個小孩,但只有一個女兒存活。卡迪佳死後,贊同一夫多妻制的穆罕默德,又陸續娶了多位妻子。
40歲時的穆罕默德,非常關心同胞的疾苦,常花很多時間思考信仰問題。在一次冥想當中,穆罕默德自認為領受了來自天使長加百列的啟示,這些啟示也就成了《可蘭經》(Qur'an)的精髓。《可蘭經》是本記載伊斯蘭教一切原理原則的經典,與《聖訓》(Haddith)同為伊斯蘭教徒的重要寶典,深深地影響伊斯蘭教徒的生活。
基本教義:
古蘭經即可蘭經, 又名Alcoran。阿拉伯文quran, 意即‘reading’,‘recitation’。在伊斯蘭教中可蘭經代表著「書本之母」、「隱藏之書」、「被保護之牌」,共有30 卷,114章,6616節,323671字。
其基本教義有:
1. 十六字「清真言」:
「除阿拉外,別無他神,穆罕默德,阿拉使者。」
2. 六大信仰:
信阿拉、信天使、信先知、信經典、信前定(即天命,但人有自由意志,可行善或行惡)、信末日與死後復活(本項和信阿拉,為回教最根本之兩大信仰)。
3. 五功:
念功:又名認功,即認主。
拜功:即禮拜。
齋戒功:回曆九月為聖月,教徒自破曉至日落完全禁食,以使身心情淨,信仰精進,因古蘭經於此月降下,故定為聖月。
課功:又名天課、捐課、尚有對慈善事業之自由布施。
朝功:即成年之徒,應至麥加之天房參拜,一生至少需一次,朝覲過者擁有榮譽稱號‘Haji’可享有崇高之社會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