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海無懼淨灘活動


撰文/
學術服務組
王昱婷


更新日期:2015-09-24 Thursday
點閱次數:3891

小志工介紹淨灘原由與海洋廢棄物種類

▲ 小志工介紹淨灘原由與海洋廢棄物種類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協辦單位】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學務處 【淨灘地點】新北市舊沙崙海水浴場後方沙灘 【活動日期】2015年09月19日(週六)13:00~17:00
        每年夏天到北海岸踩浪,國境之南墾丁衝浪,是否發現不屬於沙灘或海洋的廢棄物存在?這些廢棄物除了有礙觀瞻外,你們知道還會造成什麼樣的環境汙染嗎?為了喚醒民眾一起關注海洋垃圾造成的生態危機,此次藉由荒野保護協會舉辦的國際淨灘活動,大家一起彎腰做小事,淨灘護地球。
        國北護參與的同學們在荒野保護協會小志工的帶領下,一起了解為何要來淨灘;首先小志工們各個經驗老到請大家先玩「恐怖箱遊戲」,並說出剛剛摸到什麼,有橡皮筋、電池、塑膠袋、紙盤與湯匙等物品,小志工向眾人解答,這些物品其實是在一隻海鳥的胃裡面發現的。生物無法準確分辨可食或不可食的物品,當牠們覓食發現這些廢棄物,完全沒有考慮就一口吞下去,試想若胃裡塞滿無法消化的垃圾,是多麼地不舒服,而每年約有一百萬隻海鳥因此死亡,除此之外,海中生物也是同理,連在深海中的鮟鱇魚體內亦發現為數不少的塑膠垃圾。聽到這事實後,同學們除了震驚,更覺得身負重任,滿懷熱血地準備開始今天的淨灘活動。


北護志工學生淨灘與紀錄,共有293KG垃圾

▲ 北護志工學生淨灘與紀錄,共有293KG垃圾



        在動手撿垃圾前,所有人確認身上配備是否妥當:手套、夾子與麻布袋,還有篩網可以漏沙聚集廢棄塑膠碎片,而小組長負責記錄各項垃圾種類,以利累積海洋廢棄物數據,做為未來環境教育與推動政策的依據。每組依劃分的區域開始行動,因海水漲退潮及海風吹送,廢棄物可能被掩埋在沙灘中,眾人分工合作,挖沙篩沙、辨別自然物與垃圾、分類收集,此次活動總共撿拾了293公斤的廢棄物。活動結束前,各組由小志工們引導進行反思,海中垃圾的來源與後續處理,我們該如何減少生活各層面的垃圾,降低流入海洋的廢棄物,以達到改善環境與保護生物的目的。
        本次活動中我們發現最大宗的廢棄物是塑膠碎片,過去紀錄的數據顯示臺灣海洋廢棄物約90%是塑膠。塑膠分解時間非常的久,長時間累積下造成的環境汙染及生態災害顯而易見,生物誤食死亡、海水汙染、環境髒亂,而後導致病原孳生、有毒物蓄積等問題,最終都會反撲到人類身上。


志工團合照

▲ 志工團合照



        有人說「淨灘」真的能將海灘撿得乾淨嗎?其實最重要的議題是「環境保護」,在每一場「淨灘」活動累積的數據,不但能夠使我們了解廢棄物來源與組成,更能將這些資訊提供給民眾,達成「環境教育」的目標,透過教育改變眾人的消費行為,讓所有人都能有環保觀念,影響企業研發生物分解性塑膠製品取代,並監督政府修法改善相關政策,一起動手改變岌岌可危的海洋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