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


撰文/護理助產研究所
研究生
吳昭華


更新日期:2005-03-10 Thursday
點閱次數:2206

今年的寒假,我選擇了到大陸去過年,卻不知大陸的這個冬天,也是氣候變化之大與往年大不相同的,特別是在我停留在北京探親之際,降下了入冬以來最大的一場雪。對於出生在台灣的我,可以說是很興奮的,特別是在平地上就可以看見到處都是靄靄白雪,白天有人在路上鏟雪或是灑些助溶劑,讓路上乾淨與好走些,但是夜間降的雪卻又覆蓋了整個街道與汽車上;白天人們必須小心翼翼的走在雪地上,怕的是一個不留神就滑得四腳朝天,甚至因為摔倒骨折者也很多,這其中以老年的女性居多,根據他們當地的報導可能與女性在更年期後,骨質疏鬆或流失有關。寒冷的天氣使人們縮著頭拉緊了身上的衣服,在馬路上到處可見到人們都是穿著厚重的大衣或是羽絨服。但是走進了建築物或室內,則是有暖氣的,室內與室外的溫度相差約有十度之多,所以很容易在不注意的情形下,就會感冒或是著涼。
        由於我的親戚是一位醫師,任職在北京一家醫院,因此我利用半天的時間,參觀了他們醫院的產房與產後病房,實際的去了觧他們的作業情形。這是一家很有歷史色彩的醫院,它的前身是中蘇友好醫院,所以在產房及產科病房的部分,是比較舊式的,它的產房有三張產台,其間並沒有隔簾,在產婦的私密性是比較差的;但是在他們的待產室,他們有四五張床,也備有胎兒監測器來監視胎心音與胎兒的情況,根據介紹的科護理長任迎春女士表示,他們正準備架設線路讓返家觀察的孕婦,也能接受到醫院醫護人員的監控與諮詢照護,像這樣的情形在北京已經有很多比較先進的醫院開始實行了。而這家醫院的生產率,每個月也有90-100名新生兒誕生,雖然現在大陸對於「一胎化」沒有絕對的限制下,他們目前這樣的產台數量與照護人員的編制,也都能符合需求量,例如他們的白班工作人員是6-7人來照顧這三十名孕產婦,小夜與大夜班,則是各兩名。而他們的處理生產與照護的知識原則,也已經與世界潮流接軌,例如待產時灌腸與皮膚準備,都儘量減少,而在產程評估也以陰查代替以往的肛查,目前他們在會陰切開的部分,是以側切為主。對於他們婦女能夠生產第二胎的機會不多,例如兩代與兩家的父母都是單傳,而他們需要人能夠傳宗,則可能會有想生第二胎,否則幾乎是以生一個孩子為原則。所以這些產婦都以照護的品質、自我的感覺與對孩子會好的方面為考量的依循,例如在上海已經有和平醫院開始實施水中生產,在北京也有剖腹生產收費要價4000元人民幣的私人醫院,但是去的人仍然趨之若鶩。當然醫護人員把剖腹生產的弊端告訴這些產婦,但是有的人仍然會堅決要行剖腹生產,那麼醫護人員只好為他們動手術了。而如果護理人員以對寶寶未來的身體健康方面來鼓勵或是教導這些產後婦女哺餵母奶,她們多數都會接受並且持續哺餵母乳。
        在她們衛教方面,也有產前教育,內容包含胎教、營養衛教、孕期變化、生產及新生兒衛教等等。在她們的婦產科方面則是以婦幼及更年期保健為主,而她們的衛教人員必須是要參加考試認證合格的,護理方面是每年考一次,助產士方面則是三年考一次。有了這張「帶教證」,才能給這些病人或是孕產婦做衛生教育的指導。而她們的產後婦女可以有近三個月的產假,因為多數產婦的先生會把自己的15天陪產假轉移給她們,所以產後的身體恢復與新生兒方面,可以有比較充分的調養與照護。而她們多數都是在上班時,還是能夠繼續的哺餵母乳。如果產後這些婦女出院了,她們對於哺乳或是各方面的衛教不清楚時,她們也是會打電話回來諮詢,但是在醫護人員追蹤產婦與新生兒的疫苗接種方面,則是將資料轉介給社區護理人員去繼續追蹤處理,在這方面則是大城市比鄉下偏遠地區做得好。 根據任科護理長表示,目前她們在產科方面比較熱門及前景看好的行業是教導月嫂的課程與提供月嫂服務的仲介行業,也有這方面的培訓學校,她們培育家政服務員以及產後婦女在做月子的時候,她們可以論次的方式到家岀診服務,月嫂的工資可以到達每個月3000-4000元的人民幣。她們的工作內容包含照顧新生兒、褒湯等等。 在任科護理長深入的介紹下,我已經能夠完全的了解目前大陸在護理助產方面的照護,有明顯的進步並且朝向世界潮流的趨勢在改進。她們的護理業務是日異精進,很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挑戰,醫院也有提供出國進修的名額與管道,多半都是去英國進修吸取新知識,在北京短暫的停留時日中,又碰上風霜雪雨的氣候變化,多半的時間與親戚相處與話家常,能夠抽出這樣的時間去參觀醫院與訪問,是我這次大陸行的另一項收穫,藉此機會將對岸的產科護理現況做一個資訊傳遞與分享。最後,在此要感謝北京友誼醫院婦產科任科護理長協助與提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