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生物學


撰文 / 潘凱 老師


更新日期:2004-09-21 Tuesday
點閱次數:1491

書名:觀念生物學I  &  II 作者:  Mahlon  Hoagland  (分子生物學家)  &  Bert  Dodson(藝術家) 譯者:李千毅(天下文化資深編輯、「科學文化頻道」主編) 出版者: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我在台北的誠品書店第一次發現這本書的原文版-「The  Way  Life  Works」,當初吸引我的除了因為它的主題外,它大量的彩繪插圖更是讓我愛不釋手,我沒有太猶豫就買下它,當天晚上我就熬夜把它看完了(上一次熬夜是大學畢業之前);而這本書最讓我讚嘆的竟然是有人可以把這麼一門艱深的科學書籍寫得那麼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這著實不是件容易的工程。本書是來自一位生物學家與一位藝術家的心血結晶,他們耗費了四年的時間,彼此激盪、交流,希望透過科學與藝術的水乳交融,把生命世界令人驚嘆的共通性呈現給大眾,並藉由這樣的體悟引導大家換個角度來看自然界;而當我潛入書中的繽紛世界時,更讓我與作者產生共鳴而得到莫大無比的滿足與感動。 1997年我在東京的書店裡竟然也發現了它的日文譯本,當下就想到不知何時國內才會有中文譯本的出版,能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看到它?終於在今年五月看到天下文化出版了它的中譯本,雖然它以較小於原版精裝書的平裝版出版,但絲毫不損它原本的精彩內容。為了以輕鬆、但印象深刻的手法,來闡述生物學的重要基礎觀念,兩位作者真是費盡心思(當然譯者的文筆功夫也絕對是功不可沒)。    除了盡量迴避艱澀的專有名詞,書中還隨處可見豐富的想像力以及新鮮多汁的比喻,搭配上精緻、俏皮的插畫。讓我覺得作者實在用心良苦,深怕怠慢了閱讀的樂趣,或讓讀者的興緻有所閃失;全書處處可以感受到一位科學家與一位藝術家聯手出擊的熱誠。我樂於將這本書推薦給本校的師生同仁們。    讚嘆生命的一致性   一位是生物學家,一位是藝術家,相遇在1988年。才初次見面,他們就發現彼此都對生命的共通現象充滿了驚喜與著迷;所有活生生的東西,從微小的細菌到複雜的人類,竟然都利用相同的物質與相似的方式運作著,真是奧妙極了!於是他們開始思索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他們把對生命的讚嘆分享給大家。很快的,他們發現可以透過把科學與藝術搓揉成水乳交融的境界,來達到他們的目的。在這過程中,他們希望能說服讀者相信:只要你對大自然了解愈深,你就愈能賞識它的美,進而豐富自己的生活。 接著,一連串美妙的事情發生了。先是生物學家當老師,藝術家當學生,一個解說,一個質問。兩人一下子探索,一下子辯證。有一天,藝術家突發奇想,畫出一幅跨頁的插畫,讓生物學家眼睛一亮,把生物學家自以為很懂的東西推向新視野。於是藝術家搖身一變,成為老師,生物學家變成學生。在這樣的互動與激盪中,他們對彼此的信心與默契日益滋長。經過細究、詳查、篩檢、整理,把他們闡釋生命如何運作的想法,拼組成一幅完整的全景。 這位生物學家希望,讀者能因此對科學的發現與成就,以及人類對深入了解自然所具有的潛力,感到敬畏與驕傲;而這位藝術家則看見一種可能性,也就是當我們體認到人類與生物世界所存在的一致性之後,將能指引每一個人的行為,朝向生命世界共同的大未來邁進。他們的這番苦心,企盼所有的讀者都能深切感受到。   本書的用意是要邀請大家把視野扭轉180度來觀看生物世界。以往說到大自然,大家直覺的反應是繽紛的萬象,生命的多樣性是經由漫漫的演化歷程開花結果來的。但現在作者要追本溯源,從這棵枝椏繁盛、綠葉密布的生命大樹的末梢,推向它們源自的大樹幹,去尋找所有生命間的共通性,做為生命起源於同一祖先的佐證。你們會發現從最微小的細菌到最複雜的人類,全部被十六種生命共通的模式貫穿,任生物世界再怎樣繽紛多樣,全都在這共通性下一視同仁、打成一片了。你能想像「高高在上」的你和微不足道的細菌,都用著同樣的DNA語言在指揮生命的運作嗎?細菌、玉米、楓樹、青蛙、大象、人類,多麼不一樣的生物,但它們竟然都以ATP為細胞內共通的「能量貨幣」,真是不可思議!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依循著相同的原理與機制運轉著,那麼生命究竟是怎樣進行的呢?這個問題的解答就藏在本書的七章中:模式、能量、訊息、機器、回饋、群集、演化。每一章裡的每一個話題都是那麼基本、關鍵。全書就像一個塞滿重要生物學觀念的錦囊,任何對自然、生物有興趣的人,隨時可以輕鬆挑起這一包精華品,勇闖奧妙的生物世界。 在你的細胞內,無時無刻都有10億個穿著斗篷的ATP小超人待命著,每二到三分鐘,小超人就要重新補充能量,你能想像那種繁忙的景象嗎?絕對比一早的果菜拍賣市場更熱絡。你曾經吃過各式各樣的甜甜圈嗎?阿羅瑪多娜專賣店裡賣的甜甜圈不僅口味眾多,有椰子、楓糖、藍莓等,還敘說著DNA如何解碼成蛋白質的故事。你試過在桌前隨意亂敲電腦打字鍵盤,你想有沒有可能突然會出現一首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呢?所以你說「生命有沒有可能偶然發生」呢? 生命其實就像是一個又一個的迴路,周而復始,循環不已;生生滅滅,起起落落。生命從一到多,由簡到繁,悠悠走過漫長的40億年;在這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起許多小小的變化,漸漸導致新物種的崛起,讓我們今天的世界充滿了物種的多樣性。但是在這多樣性的背後卻有一些共通的模式,緊緊的把各種生物鎖在一起、串在一塊,成了生命源自同一共祖的見證。所以,儘管花花世界,物種繁多,但演化仍保留著生命起源的蛛絲馬跡,供人們去探索。本書的第一章講的是生命十六種共通的模式,最末章談的是演化,也是在探討生命模式的創造。可見作者有心暗埋伏筆,前後呼應,在收尾時又回歸原先的起點,就像生命循環的本質。 綜觀此書,我們除了可以掌握生命運作的根本道理,也學會改變觀看事物的角度,從微觀的世界中鑽進去,又由巨觀的世界中溜出來,在樹與林之間擺動我們的視野,時時保有認知的深度與廣度。當然,那些大約占了全書二分之一篇幅的彩色插畫,更是教人愛不釋手。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書有多好,不妨說它是一場無法抗拒的盛宴、一趟載滿驚歎號的旅程、一條貫通生命奧祕的大道…。這書的絕妙真是一言難盡,相信您入寶山絕不會空手而歸的,就等您盡情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