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嚐百草 一日參訪藥廠趣
撰文/
中西醫所碩一: 葉翠雲、程瓊嬅、劉冠伶、吳適儒、李湘琳、曾娓娟
更新日期:2012-12-12 Wednesday
點閱次數:3564
▲ 參觀
2012年11月08日是個難能可貴的日子,本所(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林宜信所長特別安排研一及研二同學實地造訪位於桃園中壢的勝昌製藥廠,這趟學習之旅就在簡介影片中孫思邈:「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至此」的中心概念揭開了序幕。
勝昌製藥廠成立於西元1946年,資本額為台幣三億六千萬元,生產面積達三萬餘坪,是台灣最大的中草藥製造廠;1966年在中和廠開始一貫作業大量產製高品質的濃縮中藥;自1976年即首先引進GMP概念,在1986年經衛生署查核評鑑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中藥GMP軟體評鑑藥廠。2000年起,更斥資30億元在中壢建廠,吸取德國最專精草藥萃取技術,並與德國PSH集團合作,採用最先進的德製萃取設備、薄膜式濃縮技術、噴霧造粒技術,提昇整體技術與產能;2008年開始,把品管實驗室提升為國際級的品質檢驗中心,通過全國認證基金會(TAF,ISO17025)與國家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之認證。勝昌產品普及於國內外,日本、美國、歐洲、馬來西亞等37國。
▲ 合影
參觀的過程,不免驚呼連連除了有最新儀器管控藥材成分和檢測有害物質以外,並遵循古法,由專業人員在原始藥材入廠後,依其特性進行清洗、日光曝曬、炒製或熱風乾燥後才放回廠房儲存,為避免貴重或香辛類藥材因儲存不當而發生變質,更是在廠內規劃佔地達500坪的200噸大型中藥材低溫倉儲,妥善保留藥性並提升用藥安全。朝著動向走著,在樓梯間就可以聞到濃濃的中藥味,而轉角處之後眼前看到的是尖端萃取濃縮設備,將藥材精華及活性成分完整保留,再利用渦輪熱風乾燥,均勻噴霧乾燥造粒,淨瓶、充填、裝箱、封箱,這些皆是全自動過程,達一條龍的生產線,不但可以保證產品的品質,嚴謹符合中藥藥品GMP規範,還可以節省人力方面的支出,一舉兩得。針對黏性大或含精油成分的藥材,使用獨特液態氮冷凍研磨機,確保藥性的品質,而這些產物之下的廢棄物、廢棄水,也經過符合環保規格處理後才排放,對於地球是盡了一份心力。回到大廳,更是在左側設立了文化交流廳,將中草藥的文化,薪傳給大眾及下一代。
▲ 合影
中醫歷經五千年考驗,累積很多經驗,有許多的實證證明其療效,西方醫學傳入後卻被冠以不科學、無實驗證據,在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的努力下,2004年起執行「建構中藥用藥安全環境五年計劃」,嚴格要求國內所有80家GMP中藥廠及95家傳統中藥廠自2005年3月1日起均符合GMP規範,未符合者其所持有之藥證將失效,並不得繼續製藥。把關中草藥的整個製造過程,並設計中草藥查驗登記自動化、電子化流程,使審查作業自動化、透明化、合理化,以提高效率及正確性。並訂定完整的中藥管理法規,提升中藥品質安全。近年來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澳洲及中國大陸等國皆開始關注中草藥製藥產業,其中,中國大陸因擁有大量產源之優勢,目前正積極的經由建立法規規範以求其產業發展。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陸續發表相關傳統醫學/另類醫學的文章,不難發現中草藥正風行於全球;據其資料更顯示全球有80%之人口使用中草藥,故發展中草藥製藥產業將是二十一世紀最具潛力的新興產業,專家指出在全球對中草藥的原料、種植及品質尚未建立管制機制前,誰先掌握規格就能控制優質原料及貨源。
以往對中草藥的認識僅限於中藥材行的抓藥、賣藥的畫面,對於親友、坊間流傳的保健或治療祕方,總是令人存疑,畢竟只是口耳相傳,沒有實際的規範可以保障用藥安全,這無疑是對中草藥的一大打擊。回首神農嚐百草,一日七十毒的危險處境,人類的智慧與現代科技幫助自己造就了有利的資源,由藥廠對每一項產品的細心和用心,令人深深感受到其對孫思邈中心概念的實踐,也是對台灣民眾關切自身用藥安全與健康意識抬頭的具體回應,引領國內中醫藥邁向品質保證的一大里程碑,更展現出將中藥草推向地球村和國際化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