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助聽器研習會參訪之旅


撰文/
聽語所王寧襄、林易葦


更新日期:2012-12-12 Wednesday
點閱次數:3966

全體合照、學員們實做真耳測試的配置

▲ 全體合照、學員們實做真耳測試的配置



        2012年6月本所透過教學卓越計畫,由童寶娟老師、陳美珠老師及田輝勣老師帶領十一位聽語所學生(邊憶靜、黃慧琪、林易葦、桂格、陳威伊、郭哲嘉、黃文亭、陳瑞玲、賈乃文、蔡螢芷、王寧襄)前往新加坡參與「新加坡助聽器研習會(Singapore  Amplification  Workshop)」。此目的在於促進學生對助聽器領域的專業知能提升,並透過英語的課程教學以及與他國聽語界人員的交流,增進學生的英語能力與國際觀。
        「新加坡助聽器研習會(Singapore  Amplification  Workshop)」為期四天密集課程及四天臨床觀摩參訪。本研習課程由瑞士的SONOVA公司,為我們進行課程的安排以及專業知識指導。除課程講授外,也藉由分組討論、儀器操作、實際臨床見習等多元學習方式,提升專業知能以及在臨床實務應用與問題解決能力。研習會內容包含:(1)助聽器的趨勢、(2)助聽器選配的諮商、(3)助聽器選配與驗證、(4)成人與兒童的助聽器選配、(5)無線調頻系統(FM  system)與CROS助聽器介紹、(6)  助聽器與耳模專業知識等助聽器領域的課程,以及(7)分組進行四間醫院的臨床聽力師實務參訪。接下來逐一為大家介紹: (1)助聽器的趨勢
        助聽器在過去五年有五項重要的改革,分別為chip  technology、digital  signal、form  factor、eshell及wireless  communication。chip  technology是指改善晶片技術,使晶片運算的速度越來越快,且處理的過程越來越精細;digital  signal為助聽器由過去類比訊號處理,轉換成數位訊號處理,數位訊號處理的優點有增益量調整技術提升、進行環境分析、調整模式選擇、方向性麥克風、回饋音削减以及頻率下移(frequency  lowing);form  factor指助聽器的外型能夠製作的越來越小;eshell為開放性耳膜的訂製出現,使耳膜密合性更好;wireless  communication為無線技術的發展,如藍芽功能,使助聽器不需要倚賴連接線與其他產品連結。 (2)  助聽器選配的諮商
        助聽選配諮商為選配過程中重要一環,了解個案實際及心理層面需求,才能提供最適合之解決方法。個案經歷聽力損失至配載助聽器的旅程,涵蓋心理層面的5個階段:否認(denial)、生氣(anger/resentment)、討價還價(bargaining)、憂鬱(depression)及接受(acceptance)。   除了個案心理的五個歷程,整個旅程包含:問題的發生→意識到問題存在→說服自己有問題存在→問題被確認→接受復健→狀況維持。最常讓個案決定尋求助聽器的協助原因為溝通問難。助聽器的選配過程有四個步驟:個案意識到聽力問題、諮詢、試戴助聽器及個案真正能開始使用助聽器 (3)  助聽器選配與驗證
        助聽器選配及驗證課程中,說明使用不同檢測以了解助聽器的聲學特性並搭配儀器操作。課程中使用audioscan儀器讓我們練習整個操作流程,如:聲電分析及真耳測試。


聽覺教育拱廊、參訪學生與國大醫院聽力師合照

▲ 聽覺教育拱廊、參訪學生與國大醫院聽力師合照


(4)  成人與兒童的助聽器選配
        成人助聽器選配有以下流程:聽力評估、助聽器選配、助聽器驗證及配戴後效益評估。
        在經過聽力檢查評估個案的聽損類型及程度以後,由個案的年齡、聽力圖和生活型態來選擇適合個案的助聽器機型與樣式。聽力師會調整助聽器不同的功能,例如方向性麥克風、噪音抑制、非線性頻率壓縮等功能以找到個案最舒適的助聽器設定。此外,對於低頻聽力損失的個案,可選擇開放式選配以降低個案閉塞感,如:自己說話的聲音怪怪的、悶悶的,但在使用開放式配戴須考量到助聽器回饋音抑制的功能及晶片處理速度是否夠快且強,以避免產生回饋音。
        助聽器效益評估。在個案開始使用助聽器後,聽力師可使用問卷來評估效益程度,問卷內容包含:助聽器受益度和助聽器使用滿意度,或以電腦連接助聽器以讀取存在助聽起中個案的使用記錄。
        嬰幼兒助聽器的選配與驗證與成人流程大致相同,不過須考量嬰幼兒的外耳道構造小於成人,且嬰幼兒的外耳道容積會隨年齡增加,直到2歲時外耳道共振頻率才會趨近於成人平均值。此外,由於嬰幼兒在聽力檢查的配合度低於成人,且無法明確地表示聽覺感受,所以嬰幼兒在助聽器選配流程除了聽力評估、助聽器選配、助聽器驗證、配戴後評估效益以外,還多一項諮商和追蹤。 (5)  無線調頻系統(FM  system)與CROS助聽器介紹 本單元介紹Dynamic  FM系統(Frequency  Modulation  System)以及動態聲場系統(Dynamic  SoundField)、適合單側聽損之助聽器比較。
        Dynamic  FM系統目的在使在噪音背景下使語音聽得更清楚,可減少距離、背景噪音、迴音三大因素。
        Dynamic  FM系統與傳統Classic  FM系統的最大不同點在於,  Dynamic  FM系統可以將說話者的語音完全集中,提供聽損個案使用在學校,能提升聲音傳導效益,更能集中聽損小孩在學習注意力上。Dynamic  FM系統是聲音訊息由發射器傳至人耳配戴之接收器,將使人耳可聽清楚聲音;也可透過聲場測試接收,可提供班級或團體使用。
        動態聲場系統(Dynamic  SoundField)是由無線麥克風以及一個或多個揚聲器所組成。常使用於學校、班級或團體活動上,將使一般學校老師的聲音高過背景噪音,使聲音可傳至整個房間。下列族群特別需要使用聲場測試如:中耳炎、注意力缺乏過動症的兒童ADHD、聽覺處理異常的兒童CAPD、聽損或正常個案,將會增加學生注意力,互動及參與,快速獲得閱讀寫作…等。
        CROS與BiCROS助聽器的目的都是希望讓聽損者能同時運用來自劣耳及優耳的聲音訊息。CROS助聽器在聽損者的劣耳置放麥克風,並將聲音傳遞到優耳;BiCROS助聽器同樣在聽損者的劣耳置放麥克風,並將聲音傳遞到優耳,同時優耳本身也有配戴助聽器。 (6)  助聽器與耳模專業知識等助聽器領域的課程
        首先,是取耳模的材料及製作過程。人類耳道皮膚的彈性大約是0.6~0.8mm,在做耳模時會把耳型上一層一邊約0.4mm的蠟,這將會影響耳模與耳道的密合度。 第二,耳模材質的分類。耳模分成軟耳模及硬耳模。軟耳模分為三個硬度:軟、中及硬。對於初次使用助聽器的個案,可以先使用硬耳模,讓個案知道如何載耳模之後,再使用軟耳模。在三種硬度的軟耳模中,中等硬度的軟耳模是使用機會最高的。
        第三,助聽器的問題排除。當個案表示他的助聽器聽不到聲音時,可能的原因及處理如下:a.電池有沒有電。b.電池接片有沒有問題。c.耳勾裡的阻尼器有沒有被弄濕?可以把耳勾轉下來檢查看看。d.麥克風的蓋子是否有被灰塵蓋住,可以用小黏土黏黏看。e.耳模是否有被堵住。f.耳管的材料是否有硬掉,硬掉可能使助聽器的聲音聽起來很小聲,或是出現回饋音。g.耳朵是否有被耳垢堵住。h.助聽器是否是好的。i.個案是否有心理上的問題。 (7)分組進行四間醫院的臨床聽力師實務參訪
        此次新加坡研習會課程除了助聽器相關課程,我們亦參訪了四間新加坡醫院。分別為新加坡中央醫院、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竹腳醫院及陳篤生醫院。下列分別介紹四間醫院之特色: a.新加坡中央醫院-Centre  for  Hearing  and  Ear  Implants,最大特色為「聽覺教育拱廊」中心。為2005年8月醫院所推展的,目的為讓公眾與聽障者的親屬更了解聽障的問題。走在教育拱廊中,可以看到,走廊內除了提供大眾許多聽力相關的知識,設計為開放互動式了解聽力損失相關教育資訊,也考量到家長與兒童的需求,豐富的訊息加上豐富的色彩,能吸引成人以及兒童進入其中。 b.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為新加坡大型教學醫院,共有4間聽力檢查室,3間聽能復健室,8位聽力師,2位技術員,3位語言治療師。此醫院聽力方面的強項在於聽覺處理異常的評估以及嬰幼兒聽力的評估。聽力師主要是負責助聽器的選配及調整和語音聽力檢查,聽力技術員主要是負責基本的聽力檢查,例如中耳鼓室圖檢查和純音聽力檢查,語言治療師則是聽覺口語法教學和嗓音、吞嚥等訓練。


參訪竹腳醫院、參訪學與陳篤生醫院聽力師合照

▲ 參訪竹腳醫院、參訪學與陳篤生醫院聽力師合照


c.  竹腳醫院簡稱為KK  Hospital,主要服務的對象為婦女以及兒童,超過16歲的男性不在此醫院的服務範圍中。KK  Hospital又將兒童服務與婦女服務服分別位於兩個區塊。兒童耳鼻喉科中心,是新加坡唯一專門的三級轉診中心,也是新加坡執行兒童人工電子耳植入的中心之一。兒童耳鼻喉科中心貼心的提供兒童喜歡的環境,如有插畫的牆壁,以及在兒童等待時,提供童書以及卡通影片。 d.  陳篤生醫院(TTSH)是新加坡最大且超過160年的醫療保健和多科並進的醫院之一。耳鼻喉科的聽力中心,是一個舒適、乾淨的環境,且診間空間大,燈光明亮,儀器設備可以有規律的放置,站在病人角度來想,可以預防跌倒;站在醫療人員角度上,較無空間壓迫感且可快速找到需要的工具。
        新加坡是個多元文化與多元種族的國家,共有四大民族,包含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及西方人。各種族之間傳統及文化互相交流與融合,於多文元化衝擊下產生特有的社會制度與規範,因而造就一個民族間互相尊重及守法的島國。或許是多元文化所產生的特質,於參訪醫院的過程中,聽力師不僅只是具有專業能力,更多了份親切感,這與去年我們到美國參訪時有些許差異,美國聽力師具有相當專業能力,但西方與東方文化差異,使我無法於短時間內完全瞭解個案與聽力師之間的互動;而臺灣聽力師同樣具有專業與親切感,但於專業完整性上可以發展的更好;此趟新加坡國際海外交流之行,不但使我們了解到新加坡臨床聽力師的工作內容及職務,同時也使我們了解到自己還有許多學習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