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迷思篇
編輯/
本校性別平等教育教育委員會
更新日期:2013-01-08 Tuesday
點閱次數:2970
Q1:性騷擾或性侵害的加害人看得出來嗎?
A1:性騷擾或性侵害的加害人並沒有明顯的外表或行為特徵。一般案件的加害人都不太一樣,很難一概而論。從統計數字來看,則以男性居多。
Q2:什麼樣的人比較容易被人性騷擾或性侵害?
A2:性騷擾或是性侵害案件的受害人也沒有明顯的外表或行為特徵。不過,在案件的統計上,以女性居多。
Q3:因為她/他行為不檢、衣著暴露,才會引來性騷擾?
A3:當然不是!大家都知道騷擾別人是不應該的行為,那麼造成問題的無疑就是加害人,這時候需要的是討論加害人的問題行為,或是去檢視我們的環境為何如此不安全,何以讓人不能享有深夜外出的行動自由。無論被害人的外貌裝扮和性別氣質如何,每個人的人權都應該受到尊重,沒有誰的人身安全是有理由可以被侵犯的!
Q4:她/ 他沒有當場拒絕或反抗,所以不能算是性騷擾?
A4:當然不是!許多人會懷疑感覺受到騷擾的一方,當下為什麼不明白拒絕?這其實是因為性騷擾經常是發生在加害人認為有機可乘、受害者卻毫無防範的情形之下,以致被害人可能措手不及去反應。另外,有許多性騷擾是發生在雙方熟識的狀況中,被害人當下的反應往往是「愣住了」,她/他可能無法去相信原先信任的人會對自己做出這樣的行為,因而懷疑自己的判斷。更何況如果是在雙方權力關係不對等的狀況中,那麼弱勢的一方即使感覺受到侵犯,也很難直接作出拒絕或反抗。
Q5:有沒有「同性之間」的性騷擾?
A5:有!許多人在聽到這種案例,也就是對所謂「陰柔氣質」男生的騷擾,就會直覺地去問「他是不是同性戀?」這裡要強調的是,不管他是不是同性戀,都不是造成性騷擾發生的理由!無論什麼樣的性別特質與性傾向,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個人生命樣貌呈現與選擇。因此,我們在「反性騷擾」的同時,也要注意千萬不要落入了「恐懼同性戀」的迷思之中。
參考資料來源: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