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竹專
撰文/ 新竹專班學生 陳淑容
更新日期:2004-09-18 Saturday
點閱次數:2349
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似曾相識卻又完全不解!沒錯,台北護理學院-新竹專班。就如同陳子昂登幽州臺時所發出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之感嘆,正是我此時的心情寫照。因為,我們既是第一屆,也是最後一屆。
開班之初,聽說學校歷經許多波折,才拍版定案。非常感謝校方排除萬難,為我們爭取到在職進修的機會。三年來我們時時記掛在心!也希望以最好的表現回饋學校的恩澤!我們自信做到了!尤以長期照護的實習,更獲得醫院的護理長、護士、看護工、院民及院民家屬的高度肯定!這絕非吹噓誇大之詞,有家屬的感謝函為憑;也歡迎校方隨時造訪實習單位。我們以身為「北護人」為榮,相信造訪的結果校方也必以「北護-新竹專班」為榮!如今實習即將結束,與院民做離別前的準備時,雖沒有痛哭的場面,但我們清楚的感受到他們(護士、看護工、院民)的不捨-----好多同學們私下都說一定要再回去做義工!兩個月來,我們是真心的付出,所辦的各項活動無不絞盡腦汁,卯足了勁,只是希望設計出最適合他們的、對他們最有幫助的活動,希望為他們播下健康促進的種子,能在我們離去時還能持續不斷的為自己的健康而做。例如,簡而易行的十巧手功,就是我們每次活動前必做的前奏曲。為了讓十巧手功更生動有趣,我們還搭配了十巧手功說明的音樂CD。
猶記得三年前,學校為我們安排上課的地點-元培科技學院,每天下班趕上課,而下課回到家都超過晚上11點了,真是苦不堪言。來上課的老師也常嘆路途遙遠,飽受塞車之苦。後來學校實地瞭解後,廣納民意、從善如流,改在新竹交大上課。大夥終於不再來匆匆去匆匆的趕上課、趕回家;而有時間彼此互動、交換工作心得、分享喜怒哀樂,因此班上同學的感情濃得化不開。這點非常感謝學校!之前為上課地點的爭議,曾被校方認為「聲音太多」而不被學校認同。如今我們卻深深感受出學校及老師們對我們的厚愛。這其中的波折,非常感謝我們的導師-林佩芬老師為我們多方奔走所做的努力,及所有任課老師的包容。
三年的北護生涯,雖然回到校本部上課的時間不多,與學校的互動比較少;但新竹專班同學的心與學校的心是緊緊相連,密不可分的。希望,往後學校的一靜一動,別忘了遠在新竹的我們喔!想想開班之初,班上共有32位同學,如今只剩下22位!這些「碩果」僅存的22位同學都說:只要淑容姊不辦休學(因為我是班上最年長的老學生),其他同學就沒有半途而廢的理由----因此我肩負同學堅持到最後一分鐘的重責大任,焉能不努力克服萬難?因此,三年來,我風雨無阻,從不缺席。只是年近50,記憶力不比從前,但重做學生的樂趣,非親身經歷者很難理解!如果還有機會,我好想效法美麗老師---雖然不太可能,但人生有夢,不也很美?
看到畢業照,知道畢業的腳步近了!三年的辛苦奔波,有了實質的回饋。除了感謝學校、老師,更要感謝家人的支持!最後藉「北護校訊」一角,寫下竹專三年的心路歷程。算為竹專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發聲。希望所有北護人記得曾有過我們這麼一班-「新竹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