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學年度績優導師訪談報導-李慧貞老師


訪談與整理/學生輔導中心林洳瑩及學生志工霜霜
審校/李慧貞老師


更新日期:2014-03-12 Wednesday
點閱次數:3597

李慧貞老師

▲ 李慧貞老師



        101學年度績優導師的推選,經由三個學院的系所及院務會議討論後,在102年十月中旬終於出爐。得獎導師分別為護理學院陳明毅老師、李慧貞老師;健康事業管理學院:陳宏亮老師、方文熙老師;人類發展與健康學院:林敏慧老師、賴世炯老師等共六位,這項榮耀透過校慶表揚頒獎。
        頒獎典禮之後,學輔中心邀請得獎導師接受訪談,希望他們和導生之間的互動經驗和心路歷程,與所有導師們分享。 受訪人:李慧貞老師。
        在北護服務十五年,擔任導師六年,經歷過五個班級,其中從頭帶到尾的有兩個班級,從中間帶的導師角色比較像後媽,老師表示兩種帶班經驗會不大一樣,但帶班原則都是站在想要瞭解和關心學生的角度上。 導師就像媽媽的角色,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我把自己當成是媽媽的角色,可能自己有小孩,我會覺得說在他求學的過程中,有導師這樣一個出口是很有意義的,常常想如果在求學時代或是成長過程中有人只要給一點支持和鼓勵,其實他們不用那麼辛苦。其實很多的孩子都蠻孤單的,雖然他們看起來都line來line去FB來FB去的,其實我覺得她們蠻孤單的,特別在原生家庭可能都會有一些受傷,所以因著自己是媽媽,面對自己的導生會覺得格外的親切,會有一種想要成為他們朋友的心。每次我在陪伴的時候,我就想到我的孩子,想到如果有一天,他能夠在他不能夠的時候,也能遇到這樣的老師,我就會覺得導師工作還蠻值得的,就會期待自己的孩子他生命中可以遇到一些貴人,那你今天你能夠成為別人的貴人也是一樣的。


藉班會表達重視與限制之處,藉晤談讓學生感受真誠與接納
        我蠻重視班會,我會在開學第一二週與班代、副班代討論,把一整個學期班會要做什麼詳細規劃,包括每一次班會要做什麼、目的、進行方式都列出來,也運用一些替代方案,像學輔中心課程、就業相關講座來增加班會的內容及多元性,此外,我也會鼓勵及挑戰幹部設計一些活動,包括:班聚、班遊、同樂會或是學習經驗分享,我覺得透過班會進行班級活動的方式還蠻好的,學生他們會覺得我是重視他們的。我在班會時會跟他們說我很想成為他們的朋友,也會跟他們說我的限制,第一個因為學校蠻忙,再加上老師要帶實習,身體有些狀況體力比較不好,如果你要來找我一定要打電話或傳簡訊給我,我看到我就會回call。第二個我會跟她們講,同學五十幾個我沒辦法一下記得到你的名字,如果在路上我看到你卻把你當成陌生人,請你原諒我,常走在路上她們會跑來說老師我是你的導生,可以增加彼此的互動。
        當我把班會排定後,就開始排與學生的一對一晤談,很多次學生都會說可不可以幾個同學一起約談,我都會鼓勵她們作一對一約談,這很花時間,但是我覺得非常的重要,可能因為本身學護理的,在與學生互動上多幾分的敏感度,常常問學生有沒有甚麼需求,她們剛開始也都不覺得有需要,那我就會引導與鼓勵,她們就會慢慢去講,當然,彼此信任關係不是一次就能建立的,透過約談,學生更容易敞開,而且她們知道你的關心,知道跟你談是安全的,往後有什麼需要時,她們就會來找你,我常常看到他們就擁抱他們。事實上,還是有學生並不是那麼贊同妳這樣的方式,有些學生會覺得老師妳不要來打擾我,我也會尊重她們的意願。 對護理工作的信念,影響對導師角色的認同與熱忱
        我滿認同擔任導師這個角色,我也蠻感謝上帝給我這個角色,我覺得它是看不見的價值、投資,其實你投資在一個學生的身上是影響她蠻深的,或許我們諮商技巧沒有很好,但幾年下來因著我們關懷、肯定、陪伴,畢業之後也會回來找我們。因為護理工作是有挑戰性也很辛苦,學生出去會遇到很多挫折也會打電話回來,我們都會盡量的支持,看到學生慢慢走有成長,就會還蠻替他高興。有些學生他們可能就要離開護理了,因著有人陪伴她,她現在還願意繼續走在護理,真的很安慰。甚至也因為她曾經有這樣受傷的經驗,他反而更同理地去看待臨床的病人或是他的同事,更投入在護理的照護,我就會覺得自己的一點點陪伴真的很值得!!有一天我們都會老,我們還要靠新一代的護理人照顧呢。我常常告訴自己說: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將來成為很重要的人,因著你一點點的付出,如果能夠讓他成為那很重要的人,不是很好嗎??我覺得這樣的信念很重要,特別是當你在不好的情況、受挫或是學生不給你回饋時,會支持你再繼續往前走。
        我覺得陪伴過程真的是很有意義!如果連你自己都不太認可妳的工作,妳一定做不久。有時候我跟學生談的時候,我都會掉眼淚,她們都會很訝異,我自己都嚇一跳,雖然我已經聽過了多少故事,但我都告訴自己不要聽到麻木,常常約談之前我都會跟上帝禱告,讓我有個熱切的心。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你的熱忱,他從你的態度、從你跟他的互動,看到在別人身上看不到的,我覺得這就是身為導師的影響力。 對導師工作的熱忱,影響對待學生的觀點和方式
        我常常這樣比喻,學生就像是一個杯子,如果有漏洞我教再多還是會漏掉,所以我很重視學生本身自己,我相信當這個杯子越來越好,她就有能力去展現她的專業。所以我做導師時,我比較少跟她們談護理專業,我花較多時間談她的成長背景與經驗。也因為這樣,常常深談之後才發現自己可以給的幫助實在有限,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真的沒有什麼智慧,因為如果只說人生的道理她們也都知道,有時候會覺得蠻無力的,比如他講到原生家庭的傷害,那些都不是我們講一兩句就能安慰她的,通常在這個時候,我也會跟她們承認我的有限,可是我都會做一件事情,就是結束之後,陪著她們一起禱告、一起哭,我就會說,老師也常常跟妳們一樣,常常是很多難處,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就跟她分享我怎麼走過來,我就會問她:那我可以幫你禱告嗎?大部分同學都願意,在禱告過程中,她們可以感受到我是關心她們的,禱一禱我就會開始掉眼淚,就是很不捨她遭遇到的難處,幾次下來,好像也不需要我真正幫他做什麼,就是站在他的位置,同理她的心情,讓她好像可以回到那個受傷的狀況。如果是他爸爸媽媽讓她受傷,有時候我會代替爸爸媽媽跟學生說對不起,或是學生實習被錯待,我也會說那我現在代替病人、代替那個老師跟你說抱歉,她們常因為這樣可以釋放自己的情緒。


透過教會療育、重拾能量讓想法轉念
        導師這個角色是不容易做的、會受傷的,有時學生的回應也會讓我覺得氣餒,心想:一定要這麼努力嗎?值得嗎??我很慶幸自己有教會生活,讓我有情緒的出口。如果都一直付出大概不可能走很久,不管你的專業知識是多麼地強,一定會耗竭。很多時候我們在跌跌撞撞之後,可能就慢慢收起我們的熱情,你原本的肉心後來就會慢慢變成石心,為了不要讓自己太受傷,有時就會跟學生保持一個安全的界線,我不要碰你你也不要碰我,我還是可以”做”導師。所以,我常常都會警惕自己我不要變成石心,我不是說一定要燃燒自己,不是什麼都要幫學生,我覺得師生間還是要有健康的界線,要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能夠分辨什麼是學生的責任,什麼是導師的角色。 印象深刻的受挫經驗反而讓自己更成長
        我去年帶的班級因為是後來才接任的,為了要很快了解全班學生狀況,我還是決定一對一的訪談,因為時間很趕學生數又多,每個學生我大概只安排30分鐘,當整班都談完時,覺得很疲憊。另一方面,我對自己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認識每位學生,還能觸及學生的需要,就覺得自己很不錯,心想學生她們一定覺得我是很棒很認真的老師。後來開班會時,學生竟然對我的約談方式有意見。當學生在表達她們的不滿時,我當時有點愣住,心裡就一直禱告,求上帝讓我情緒不要起來,可是真的很難,聽完學生的意見後,我還跟她們鼓勵:「很好很好,同學妳們很願意講很真心的話,很好很好!!」。班會結束之後我走出教室心情很沮喪、很委屈。心裡就會想那還要繼續這樣做嗎?
        我覺得這件事情還蠻影響我的,我也可以因為她們這樣的回應,我就做該做的就好,但是,我決定不要被自己打敗,我當時跟上帝說給我有走下去的熱忱。後來,我還是很認真的做導師,因著她們的反應我就改變方式,調整自己並且詢問她們的意見,我發現當我願意去面對問題時,好像也沒有想像中的難,我告訴我自己,下次更應該要講清楚、說明白,不要一味的只是想要用你習慣的模式。這次的經驗讓我印象很深,即使自己的付出被學生否定,那不代表學生就不喜歡你這個人,他們可能只是對你的做法提出了一些意見。我就告訴自己,這表示我還有機會可以更好,這就是我自己的成長!以前可能只適合輔導某類型的學生,現在也可以輔導跟自己不一樣類型或是不喜歡自己的學生。 想對導生說的話
        想給已經畢業的導生班說,謝謝他們有機會讓我不斷地去練習導師這個角色,我不只是52位學生的導師,我更是受到52位天使的照顧窩!!因為他們的關係,我才有機會當導師,他們也就是我的貴人。特別是,我後來才接任她們的班導師她們願意這樣的與我配搭一起經營班級,我真的很感謝她們,雖然她們都畢業了,我要祝福他們每一個都成為喜樂的人、有熱忱的人,希望他們在面對所有事情上都能肯定自己,有熱忱地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