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平月】打開性別天眼


撰文/
學術服務組王昱婷


更新日期:2014-04-10 Thursday
點閱次數:4277

講座海報

▲ 講座海報


時間:103年4月8日(二) 地點:親仁樓B118 講題:打開性別天眼-認識「侷限」與「展望」 講者:跨性別權益行動會  高旭寬老師
        本校將四月訂為性平月,舉辦一系列專題講座、工作坊及電影賞析等活動,除了推廣性別平等外,也鼓勵同學能夠主動了解性別相關議題;今日特別邀請跨性別權益行動會的高旭寬老師向大家簡述有關跨性別的議題。
        性別從基因上來看分成女性(X)和男性(Y),但所謂的「跨性別」是什麼呢?我們常常聽到同志、變性人、雙性人(陰陽人)等稱呼,這些其實都是跨性別的其中一種講法,現在更統稱LGBT,由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而成。
        大家自身評估日常生活與跨性別議題是否有連結?若以1(近)至5(遠)來評斷,現場同學幾乎全部都評1至3分,覺得跨性別與我們息息相關;那對於跨性別者生活上會遇到那些困難?同學們輪流提出如:上廁所要去男廁還是女廁、游泳時穿泳裝的彆扭、泡溫泉該泡男湯還是女湯、感情上是愛男生還是女生…等問題;高老師以自己做例子,從小就自覺為男性,有次游泳課要穿上小花圖案的裙式泳裝,讓他覺得不舒服,但卻為了符合眾人期待而壓抑自己。高老師也另外舉例:玫瑰少年葉永鋕-一位陰柔氣質的男孩,因為行為舉止較女性化,在學校被霸凌、被脫褲驗明正身,不敢在下課時間上廁所,結果上課去廁所時發生意外身亡。


高旭寬老師與工作人員

▲ 高旭寬老師與工作人員



        很多人都會問:「為何去動手術變性?」
        高老師反問大家:「你們覺得為何跨性別者會去動變性手術?變性手術除了需一筆金額外,還必須經過精神科醫師的評估後,才能實行。」同學們大多數意見是跨性別者本身需要,所以決定動手術,高老師又說:「大家可以先想想下面幾項測驗性別概念的問題?」 1.生理上是女生,但做男生裝扮,是要稱呼先生還是小姐? 2.生理上是女生,但做男生裝扮,施打男性激素、摘除乳房,是要稱呼先生還是小姐? 3.生理上是女生,但做男生裝扮,完成了整套變性手術,是要稱呼先生還是小姐?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這三個問題,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卻可以聽到不同的看法,並分享給大家。老師舉了一個懷孕的男人Thomas  Beatie為例,Thomas在二十多歲由女性變性為男性,但並未摘除子宮,他的老婆Nancy因故無法懷孕,所以由Thomas借精懷孕、Nancy哺乳,如今已經生了三個孩子,也許對外人來說這個家庭很特殊,但對Thomas來說他仍是孩子的「爸爸」,而「媽媽」Nancy也認為他們擁有正常異性戀家庭。
        高老師再問大家:「假如伴侶在交往或結婚後,才告訴你他變性過,你會怎麼想?」有同學說被欺騙了很生氣,有同學回答會很驚訝不知如何是好,還有同學想得更遠:「就算動了全套變性手術,但基因上依然是原本的性別,這樣會不孕……」
        「那大家認為什麼事情應該是婚前要先告知?」
        同學你一言我一語地回答,有疾病、不孕、性能力、家境、職業、收入、省籍、宗教、政黨……
        「生理上是男生,但心理是女生,若外型、身材、性徵都很女性化,因種種因素未做完整的變性手術,可以跟妳一起泡女湯?」
        高老師分享了之前在別處演講時聽眾的回應,大多數的人都回答不可以,少部分人沉默以對,他們認為只要還保有原性別的性器官,都不適合跟女性泡湯…


發表意見及舉手投票

▲ 發表意見及舉手投票



        最後,回到一開始高老師問的問題:「變性是誰的需求?」是自己本身想去變性,還是社會推動的?為了獲得他人的善待,而去改變自己?在社會上面對跨性別者的態度、歧視,皆是結構性的問題,若不解決或改變這種風氣,永遠都有欺壓的事情發生,只是分成有禮貌或不禮貌而已。
        高老師大多用提問的方式讓同學們一起思考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因為這些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透過大家不停地交流才能讓眾人用不同角度與方向省思關於跨性別的議題,改變不平等的風氣,是否從本身對於跨性別的態度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