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卓亮點】聽語中心簡介


撰文/
聽語所 張秀雯助理教授;許雅玲 語言治療師


更新日期:2014-06-10 Tuesday
點閱次數:3916

聽語中心外觀

▲ 聽語中心外觀



        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聽語所)之聽語中心,設置於聽語所之下。聽語中心設置目的為提供聽語所教師實務教學與專業研究使用,並輔以學生見實習課程之教學場地,以增進聽語實務知識及專業技能。
        聽語中心使用對象為聽語所專任教師及學生,適用範圍涵蓋聽語專業領域之相關內容,包括: 一、語言病理學領域:為成人語言障礙、兒童語言障礙、成人言語及吞嚥障礙、兒童言語及吞嚥障礙之評估與訓練。 二、聽力學領域:為聽覺系統評估、聽力保健、聽覺輔具器使用評估、聽能創健與復健、及人工耳蝸(電子耳)之術前與術後聽力學評量。


雙語班課程進行狀況

▲ 雙語班課程進行狀況



        另,聽語中心需由聽語所之專任教師或另聘臨床督導,於聽語中心執行指導語言組及聽力組學生之見實習課程。相關個案之來源包括自費個案、非自費個案、研究個案等。
        成立至今,在盛華所長的帶領之下,加上所內各專任教師與臨床督導的共同努力及耕耘,於此專業領域的表現,一直非常傑出與亮眼。
        臨床教學方面,聽語所的學生在此完備的教學環境中輔以教師們專業的引領之下,皆能在臨床實習課程上的獲得與吸收實務且專業的技能,畢業後在業界的表現更是深獲好評。也因為有此良好的設施環境與服務品質,再經自費與非自費個案主動的口耳相傳,使得聽語中心的服務個案可以源源不絕,且願意排隊等待中心的聽語治療服務。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幼兒個案的實務操作練習

▲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幼兒個案的實務操作練習



        師生研究方面,本學期聽力組專任教師張秀雯助理教授所主持的「聽損早期療育的新方向-雙語教學模式」研究計畫,更進一步結合「語言與聽力」雙專業領域之合作在聽語中心開設實驗課程;此計畫不但獲得學校創意教學計畫補助,並受邀至香港的「國際聽障教育會議」進行報告與分享。此實驗課程中的個案皆是聽覺管道學習成果有限的聽損兒,例如聽神經病變或是聽神經發育不良的小朋友,計畫目標是希望藉由手語與口語的跨專業介入模式,提升孩子們的認知、語言與溝通互動能力。由於現階段台灣的聽損早期療育主要以聽覺能力與口語發展的訓練與介入為主,尚未能提供多元化的溝通模式選擇,因此,此研究計畫的目的亦希望能在本校的聽語中心開創聽損早療的雙語(口語與手語)介入模式。
        而目前聽語中心的硬體設備、測驗工具、教具與軟體教學等,在國內聽語界可算是已具一定的水準與規模。相信在學校的支持、鼓勵並適時的補充與更新相關必要設施,加上聽語所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為國內聽力語言治療界持續帶來新氣象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