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聽力語言言語國際大會分享
撰文/
聽語所
更新日期:2015-11-11 Wednesday
點閱次數:3690
10月8日至12日於中國廣州舉辦了第9屆亞太聽力語言言語國際大會,與會者來自14個國家。除了本校聽語所童寶娟老師率同學生與會外,還有市立大學王秋玲老師與市大同學共同參與。
大會期間有許多聽語學界著名的國際學者發表專題演說,在第一天開場特別邀請美國 Brook Hallowell教授,帶領會眾了解眼動儀的原理及操作過程,此儀器可於研究中了解病患的理解能力及注意力;而第二天Linda Worrall教授綜合各國對於失語症的處置方針及治療策略,提供臨床上最全面的觀點,除了臨床醫療人員要能分別了解病患生活上的需要外,講者並特別強調支持團體能為失語症患者帶來極大的幫助,然而此模式在台灣尚未被採納,因此值得我們深思;另外,Nancy Tye-Murry教授介紹目前聽能復健最新的概念,包括加強聽覺注意力及聽覺記憶的訓練,還有納入家庭環境的別化訓練,以及使用電腦軟體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等,都能增強個案參與治療的動機,並顧及個案功能性的需求;第三天則由Michael Groher教授講解食道括約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障礙的成因及現今常用治療手法,並與我們分享珍貴的臨床實際案例;接著,Patricia A. Prelock教授提供自閉症教學相關的實證研究及治療手法,另以個案影片為例,討論各項治療方式的施行過程,包含地板遊戲治療、圖片交換策略、自我偵測、社交故事治療、影片示範治療等手法。經過一連串的知識洗禮,不但能與國際最新的趨勢接軌,且在聽語專業領域中開拓眼界。
▲ 第9屆亞太聽力語言言語國際大會
會中皆以英文上台報告,負責的同學非常緊張,除了將研究內容精簡成清楚易懂的投影片外,並由老師們指導演講過程如何使用適當的英語詞彙表達,更要互相演練英文講稿,體會到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的辛勞,也感謝老師們耐心及細心的教導。
在語言治療研究論壇中,首先由童寶娟老師簡介台灣及本研究的主要地區南投,並說明這次團隊研究重點─對話式閱讀(Dialogic reading)的概念與策略;我們發現此策略可應用於一般兒童的預防性教學,提升其表達性語言能力及更高階的推論性能力,亦可應用在語言發展遲緩及高功能自閉症等兒童族群,增進其口語敘事能力;最後,由王秋玲老師將研究結果做統整與結論,整場發表共歷時半小時,而後進行約5-10分鐘的提問討論。
在老師們悉心的指導下,同學們終於順利地將研究呈現在國際性研討會上,而且也與各國的專業人士進行交流,尤其是香港中文大學給予北護團隊高度的鼓勵及正面評價,讓眾人覺得努力是有代價的。
本團隊研究計畫目的是幫助偏遠地區的兒童,在此特別感謝南投竹山、集集、水里等地區的幼兒園所教師與公衛護士,以及所有參與研究的兒童及其家長,並感謝協助指導此研究計畫的專業人士,包括埔里基督教醫院趙文崇院長與國立政治大學英語語文學系薩文蕙教授,以及美國聽語協會劉麗容老師,因為有你們的支持與協助才能完成本項計畫,期望未來聽語所的師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性的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