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聽語系學生參加學海逐夢實習心得
撰文/聽語系碩士班學生
高瑞筑
更新日期:2016-05-03 Tuesday
點閱次數:3792
▲ 聽語系學生參加學海築夢計畫至美國實習
瑞筑和佩茹很開心可以參加教育部103學年度學海築夢計畫,前往美國南加大教學醫院(USC Keck hospital)見實習三個月。我們於2015年10月底抵達美國並開始見實習,初至醫院時,Keck 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部歐陽來祥主任很明確地說明我們需要學習的方向,主任要求我們觀察每個病人的醫學診斷、語言診斷、觀察語言治療督導評估、治療的流程及策略,並分析治療目標與治療策略之間的關係,而這一點對我們之後推理治療概念及結構化治療目標非常有幫助。
目前在臺灣,因為語言治療師人力不足,語言治療師的個案多為門診病患,治療師至一般病房或加護病房的機會稀少。但Keck醫院的的語言治療督導們每天都有專門負責復健病房、一般病房與加護病房評估及治療的語言治療師,其工作內容是復健個案的溝通和吞嚥功能。且個案除了臺灣常見的中風、神經性損傷病患,還有心臟、胸腔及腸胃科的病房或加護病房。
▲ 美國實習醫院一景
加護病房病患最常因吃東西嗆咳照會語言治療師,或是評估拔管後個案的吞嚥能力。語言治療師進行床邊篩檢後,若懷疑個案有吸入的可能性或有咽部期吞嚥障礙,語言治療師可在病床旁操作纖維內視鏡評估個案吞嚥能力(Fiber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 FEES),該儀器可直接觀察個案的咽喉結構、吞嚥後咽部是否有殘留物、聲帶閉合是否良好,治療師藉此評估個案是否有吞嚥障礙並給予正確診斷與介入措施。不同於臺灣只能由耳鼻喉科醫師執行FEES,美國的語言治療師經進修此課程及在督導下實習後,可取得獨立執行FEES的資格。
目前在Keck醫院,語言治療部有一台FEES,完全由語言治療師操作與保管。另一項吞嚥影像檢查的工具是改良式鋇劑吞嚥檢查(Modified Barium Swallow, MBS),同樣能夠直接觀察病患的咽部吞嚥期表現,可以找出對病人安全的食材及吞嚥策略,此項檢查在美國是由語言治療師與放射科合作,亦有機會與腸胃科合作MBS檢查。在臺灣提供這種模式的醫院仍非常稀少,雖然檢查後可看到病人在放射科的影像資料,但因語言治療師無法及時調整食材質地與嘗試安全吞嚥策略,減少影像檢查的優勢及效能。
此外美國的治療語言治療督導也時時刻刻提醒我們「由頭到腳」觀察病人的能力,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生理數值、意識、手術方法、白血球數、體溫、肺部x光檢查報告等。此外也要觀察患者的心、腸胃功能,例如患者是否接受氧氣治療、安裝心跳輔助器、營養給予及吸收狀況等等,注意病人禁食的原因,因為除了吞嚥困難患者需要禁食,腸胃功能障礙的患者也需要禁食。督導一再提醒我們要用「全人觀點」關懷病人,提升病患動機,語言治療師除了提供專業服務,也需要鼓勵病人正向思考,因為這才是促使患者進步的原動力。治療的類化效果多仰賴個案與家庭的配合,治療重點應以教導病人成為自己的治療師,若病人只在治療室進行運動,但回家皆不練習,便失去語言治療的意義。因此讓個案學習對自己負責是非常重要的事,尤其在長期照護領域更是如此。醫療目的是希望恢復病人的自理能力及社會功能,因此個人及家庭系統能夠維持獨立也是支持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 治療師互動討論
我們藉由這次在美國學習的寶貴經驗,讓我們學習到語言治療師在醫療領域可以有哪些不同於臺灣的角色與功能,此外也強化我們的臨床能力、學習到新觀念,例如瞭解吞嚥影像檢查的流程、注意事項、準備材料、觀察及判讀等。目前臺灣的語言治療師仍有許多可以發展的空間,讓我們一起努力,打造更好的語言治療師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