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習表現標準之制定與評量


撰文/教務處學術服務組


更新日期:2016-10-18 Tuesday
點閱次數:2909

「大學生學習表現標準之制定與評量」講座實況

▲ 「大學生學習表現標準之制定與評量」講座實況



        教務處教學業務組業於9月26日於教學大樓G310舉辦主題為:「大學生學習表現標準之訂定與成效」之教學研習講演,並榮幸邀請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曾素秋副教授主講,由林惠如教務長以熱情誠摯之歡迎致詞引導,現場各院系所多位教師及行政同仁熱烈參與,場面十分熱絡。
        首先,曾老師為大家說明學生學習表現之主題重點,並以學生學習成效之定義、學生學習表現之標準(核心能力)、學生學習之標準評量方法及學生學習表現之評量實例等四個面向分別加以闡述說明。
        近年來,由於高等教育之大學評鑑趨勢,逐漸由「投入」取向轉為「產出」取向;並由「教師教學中心」取向轉為「學生學習中心」取向,型塑以「學生學習成效」為主之大學學生學習表現為高等教育評鑑核心。有別於過去重視投入式之教師教學成本,傾向重視以學生學習成效為中心之產品評量能力。
        學生學習成效之定義,包含專業知識、技術之能力評量;以及學習態度與價值之素養。由於學生學習成果評量檢視項目繁多:包含如何學生核心能力之建立、有效學習評量方法之實施、建置教學課程、如何改善教學方法、調整教學課程等。如何提供老師在現有專業教學資源,建構有效的班級學習經營模式,皆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表現。


「大學生學習表現標準之制定與評量」講座實況

▲ 「大學生學習表現標準之制定與評量」講座實況



            曾老師以現行歐盟訂定之大學畢業生之八大能力為例,說明其關鍵重要性:包含母語、外語使用能力、運用數學科技能力、應用數位科技能力、自我治學能力、人際互動溝通能力、及公民素養、企業經營能力、文化素養等;並以職場雇主期待之就業實務能力,包含:高度情緒抗壓性、積極工作態度、人際溝通互動能力、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之能力等,提供大家作為教學規劃設計參考與改善方案檢討。
        現行學生學習成果評量之範疇:包含專業知識、技術等能力之評量;建構學習態度與價值諸如:情義類之養成教育成效,輔導學生建立其個人價值觀、信念與情感涵養,學習如社會責任之承擔、職業倫理之建立、尊重與包容等素養之熟成。惟學生之學習養成過程亟需輔以長時間跨領域之通識知能教育訓練,尤其對護理、健康照護領域之人才培育過程,具有不可或缺之關鍵影響力。
        學生學習成果之相關影響因素如:學生在校學習行為與表現:包含學生學習投入學習時間、學生學習課程參與互動、學生學習課業負擔、學生學習態度等;其他如 各學院系所教師之教學措施包含:教學課程設計與要求、教師教學方法、教師課堂教學評量方法、師生互動與討論、學校提供之學習環境與設備等。皆對學生學習表現成效深具影響。


林惠如教務長頒發感謝狀于曾素秋副教授

▲ 林惠如教務長頒發感謝狀于曾素秋副教授



        最後曾老師建議有效提供多元化學生學習檔案,有助於學習評量建置:以主題式蒐集及保存於某特色領域之學生作品,可提供教師於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進步過程之記錄並引導教學持續精進與省思。  
        現場聽眾熱烈分享彼此各領域之教學經驗,並於歡笑中感謝曾老師為大家引導這場可貴的教學研習之演講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