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典範-紀念朱寶鈿前校長
撰文/ 校友中心/秘書室
更新日期:2018-04-25 Wednesday
點閱次數:3586
▲ 第一區衛生事務所全體護士合影(朱寶鈿教授:第二排左三)
光陰荏苒轉眼間細雨紛飛的清明時節又到來,每年此時總會在謝校長的帶領下,前往陽明山臻愛樓為三位已故校長舉行簡單而隆重的掃墓追思儀式,緬懷其生前之行誼,並表達慎終追遠的情懷。而其中生性樂觀的朱寶鈿故校長,在辭世前便依其的豁達性格,規劃身後將葬於廣闊大海之中遨遊世界,此外,成立「寶鈿教育基金」,至今加嘉惠北護莘莘學子無數,在敬佩與懷念情緒中,謹以短文懷思俾讓北護學子得知其平凡中偉大的生平事略。
朱校長生於物力維艱的年代,盱衡渠畢生對公共衛生如此投入與奉獻,主要源自求學時代的體悟。據知渠初中時於寄宿家庭中生活,十幾位同學同住於一間大寢室中;遇天冷時,寒風灌進室內,連起身去廁所,都免不了傷風感冒,加上同睡一房常互傳染,一到晚上,同學們咳嗽聲此起彼落,不絕於耳。後來,學校新聘了一名公衛護士,她建議校方在寢室兩旁加裝窗戶,保持空氣流通避免感冒蔓延,後來她又陸續為大家添購了不少醫療設備,此後,同學們對這名公衛護士佩服得五體投地,內心充滿感激之情。
▲ 962年第六屆公共衛生護士訓練班(朱寶鈿教授:第一排右三)
這段經歷對朱校長內心有著無比震撼並深受感動,她發現白衣天使能做的,不只是床邊照顧病患,如同這位校護能防範疾病發生於未然,貢獻顯然比救治病患來得更大;尤其當年醫療資源匱乏,能不生病,不止少了折騰,也可讓病患家中省下可觀的醫療費,並減少社會醫療成本。自此,朱校長立下志向,誓言以服務眾人的白衣公衛護士為終生不渝之目標。
嗣於民國六、七○年間,當時擔任省立臺北護專公衛教授的朱校長,正如火如荼地訓練北護學子充當公衛尖兵,不但常挑燈夜戰,逐一和學生討論訪視個案,渠並親自出馬主持當地環境清潔工作,將家家戶戶的健康視為份內的工作。
當時由於物資及公衛知識的缺乏,常常全家人共用臉盆及毛巾,無形中砂眼、肺結核、寄生蟲就在家人間相互傳染;為消弭此一問題朱校長常帶著實習公衛護士挨家挨戶訪視,碰到無力購買毛巾的貧窮人家,就親自教他們將就舊衣服或床單撕開,逐一縫上家人的名字,以示區別。
又如當時婦女多半不知如何避孕,一胎接著一胎生,不曾產前檢查,反覆遭遇死胎,卻不知如何預防殊為可憐,因缺乏衛生知識,無知中又把疾病傳染給下一個孩子,導致家庭悲劇之發生不曾中斷。朱校長便常向婦女宣導避孕和產婦衛生知識,鼓勵孕婦到醫院產檢,以確保小寶寶的健康;訪視時碰到產婦即將臨盆,她便跟著子弟充當起助產士,幫忙接生,並示範如何照顧新生兒之衛教,假日也未曾稍歇。她積極組織母親會、兒童會等社區活動,費心地將親子集合起來,以說故事或遊戲的淺顯方式,進行生活化的衛教宣導。朱校長常感喟,當時衛生條件實在太差,常親自逐鄉逐鎮推廣公共衛生,亦不以為苦。經過教導,民眾觀念逐漸進步了,衛生環境也改善了,她便覺得很有成就感,這也是她持續推廣公衛教育的動力來源。朱校長說,觀念的推行來就不易,必須很有耐心地慢慢教、慢慢做,當居民體會到健康的好處,自然就會加倍努力地改善衛生。
▲ 左上圖(1949年母親會) 右上圖(1950年兒童會) 下圖(校友參觀朱校長著作及收藏展示區)
在校友的眼裡,朱校長除了親自帶學生不辭辛勞地逐戶訪視外,公餘之閒也致力將公衛的經驗融入教學中,以短劇、唱遊、角色扮演等生動活潑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如何解決工作中的難題。最難能可貴的是,朱校長常主動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傾聽她們的聲音,問遇到問題時該如何解決;當學生和她見解不同時,也敢大膽地與她辯論,她一點也不擺校長架子,讓學生覺得他頗平易近人,並具親和力。
縱觀朱校長一生簡樸克己,但樂於助人,她省下的一點一滴,都拿來資助學生深造、捐款公益團體或支援學生學費,終其一生奉獻予護理教育,被譽為台灣現代護理鼻祖與前鋒,洵非過譽之詞!渠於民國九十一年因貢獻卓著,受社會大眾的推崇,獲立院厚生會頒發第十二屆醫療奉獻獎殊榮,終其一生,堪稱護理人員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