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語系新南向學海築夢-新加坡實作之旅


撰文/聽四三A 江宥忻


更新日期:2018-10-29 Monday
點閱次數:3125

泰國新南向學海築夢-新加坡參訪

▲ 泰國新南向學海築夢-新加坡參訪



        很榮幸有機會到新加坡進行本系參訪,本行程由參與學生個別自我介紹開始,直到觀看關於實習公司經營理念的影片,在短短時間內明白該公司的營運願景,接著在助聽器產品說明課程中,聽力師也講解公司旗下不同品牌和等級,和助聽器原理,包括助聽器的基本構造以及影片和淺顯的比喻來解釋助聽器聲音放大,也就是將小聲放大,但大聲放大時也不會產生回饋音出現等令人不舒服的問題等。
        助聽器的設計方面大同小異,但在周邊的設備產品上,每間助聽器公司則是各有千秋,供使用者得到有效便利。在實際操作環節上,講師帶引實際使用使用產品,包含無線設備,能直接連接助聽器,不需要另外接線來連接到電腦上,以及麥克風和遙控器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使用手機連接藍芽,就能將助聽器當成無線耳機使用,可接聽電話、聽音樂等。以前的助聽器聽起來聲音較不自然,而現在科技已經將聲音處理得十分自然,當試聽同學使用無線麥克風講話聲音,就像是一般使用耳機接電話的聲音,對於常使用耳機的現代人來說,也許過了幾年以後,助聽器可像眼鏡一樣,除了聽以外還能作為裝飾,而不是作為輔具角色,只侷限在聽力損失病人身上。   
        除了周邊實體產品,公司也開發了手機應用程式,可隨時隨地都能自行調整助聽器的音量,如儘限調整音量微調,目前並不至於取代聽力師的專業,這項功能確實是很實用的。
        在隔天行程中,來到了馬來西亞工廠,講師先講解助聽器的市場,以及工廠從接到訂單開始後如何運作,接著實際參觀了生產線。在參觀以前,對這種高科技的產品的第一印象是「精細」,所以原本以為生產線大部分都是使用全自動機器生產,只有耳模等不能標準化生產的部分會是獨立出來人工製作的,進入工廠後看到的是工廠中坐滿了人,從助聽器裡的晶片開始就是人工焊接,因此,小心翼翼地站在黃線的範圍外,以免影響到他們工作,工廠的經理講解生產過程的每一個步驟、甚至是每位工人正在製作的是助聽器的部分。
        其中印象最深是奈米防水技術。工作人員分別拿了還未上奈米塗層的助聽器,和已上塗層的助聽器,在上面各滴一滴水。無奈米塗層的助聽器,水滴呈現扁的橢圓型,附在助聽器上,有塗層的則是呈現一顆完整的圓形水珠,並且一傾斜就滑落了,對於電子產品而言,能夠做到防水的功能,是延長產品壽命的關鍵,尤其配戴在人耳,避免汗水和潮濕的問題,因此延長了助聽器的壽命。
        除每道工作有人員監控,最後品質檢驗更是嚴格,每一顆助聽器都要經過員工實際聽過,確認沒問題以後才能出貨,對於交給顧客的產品十分嚴謹,這次在工廠的參訪打破對助聽器生產的刻板印象,也更加了解了助聽器銷售的整個運作過程,整趟旅程獲益良多。
        助聽器公司除了安排了助聽器的課程,從基礎的結構到其產品特色都進行十分詳細說明,還規劃了參訪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央醫院、國大醫院和私人診所Clariti的行程,除了助聽器的相關知識外,了解更多的是新加坡的醫療制度。
        課程中解說的產品主軸為「自然」,因此使用了動物形象作為宣傳包裝重點,也是產品音質的特點,希望能夠以最自然方式呈現聲音,在以Kemar和耳機搭配來實際試聽時,打破對助聽器只是「把聲音放大」的印象,除了放大聲音以外,同樣重要的是降低噪音、讓病人能聽清楚交談者所說的話,因此也能定位,選擇注意哪一方向的聲音,並且能透過手機應用程式來切換聆聽的模式和調整音量,實際試戴產品,雖然所有的聲音都被一同放大了,包括了噪音(冷氣空調、風扇的聲音),這也是剛戴上助聽器的病人需要去適應的,但是和人交談的過程中,收到的聲音就像一般使用耳機一樣,非常自然。此外另一個特點是能夠充電,將助聽器放入盒子並接上電源,只要四個小時就能將電充滿,也是十分方便的功能。
        在參訪醫院行程中,來到中央醫院和國大醫院。中央醫院的聽力部門印象最深是,參觀路線中看到教具室,聽力部門裡語言治療師拿玩具給小孩做聽力測試,聽覺輔具並不是戴上去後就能聽音講話,而是需要透過練習,治療師播出一段影片,即使醫院裡有另外的語言治療部門,但聽力部門裡的語言治療是特地為了聽障的孩童做聽能復健而設立的。而參訪國大醫院時,看到了許多內耳平衡的檢查設備,但是同時也聽聞了新加坡的看診制度是需要透過層層轉介的,因此國大醫院的耳鼻喉科部門成立了行動聽力診所,在社區服務直接替居民檢查,也就能跳過許多步驟直接將聽力有問題的病人轉介,而不需要經過冗長等待。私人診所Clariti的聽力師主張要賣給客人「適合」的助聽器,經過考量客人的需求和經濟能力後,聽力師會建議不同品牌的助聽器,參訪時遇到了一組客人,向訪客微笑揮手,絲毫不避諱任何關於助聽器的事情,這間診所提供客人更多的是健全使用助聽器心態。
        另外參觀的行程是到新加坡大學,當來到教室參訪,地板上設有許多圓圈,講師說明這些圓圈是用來放置喇叭的,就可以在圓圈中間進行測試,教室兩旁也都有聽力檢查的設備,可以進行純音聽力檢查、鼓室圖等等,整間教室就像是一個大型的聽力室一樣,更方便學生使用。
        經過一連串的上課及參訪行程,對助聽器了解更多,產品功能正在逐漸進步,從一開始的類比式助聽器直到數位式,從手動按按鈕調整模式到自動偵測並切換模式,甚至是隨著智慧型手機發展而有應用程式能線上調整等等,這些轉變對病人極方便,當我們成為聽力師後,助聽器將更為進步了,見識這麼多在醫院、私人診所從業的聽力師後,也許科技會改變,但專業知識利他助人的心是不變的,期望更加充實自己,本次參訪行程收穫良多且十分珍貴!
        在參觀Sonova公司總部安排課程,介紹旗下的品牌,分別有人工電子耳Advanced  Bionics,助聽器Phonak、Unitron三者分別的特色和功能,以及新加坡的市場、學校系統使用的輔具及公司的實驗室如何運作等等。
        所有參觀過的助聽器公司中,只有Sonova是擁有人工電子耳品牌的,而講師介紹其產品的特色,由15個電極構成的120個虛擬頻道,和其他品牌相比之下聆聽效果更佳,做在耳道開口的T-mic讓聲音更自然,還有利用耳機上四個麥克風所形成的特色:StereoZoom、ZoomControl,讓鎖定聲音方位更加準確,以及DuoPhone,能夠直接地接聽電話,更有能夠佩戴下水的電子耳,不只是助聽器,電子耳的設計也越來越人性化。除此之外,看了電子耳植入的手術影片,並且解釋了不同的植入方法,在聽過電子耳的構造後再看手術的影片就更加明瞭了。講師也說明雙耳聆聽的重要性,能夠辨別方位、避免頭影效應影響語言清晰度,因此CROS產品也是介紹的重點之一,在劣耳使用CROS,能讓好耳接收到來自劣耳處的聲音,達到在一耳聽兩耳聲音的效果。
        Phonak和Unitron雖然都是助聽器品牌,但其除了助聽器本身以外各有不同特色,其中Phonak的Roger系統是最令人感興趣的一環,臺灣使用於學校的聽覺輔具其中一項就是Roger,所以對於這項產品十分印象深刻,當天展示了發射器、接收器及周邊的設備,例如喇叭、傳遞用的麥克風等等,包括不同於以前的FM調頻系統,只要對著接收器連接即可配對,而不像以前的FM,是沒有頻道限制,因此在學生需要換教室上課時就會比較方便。每一項設備都在為聽損的兒童打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吵雜的教室中若只有老師配戴發射器,那麼其他孩童的發言可能就不會被聽損孩童接收到,因此才需要傳遞的麥克風,讓聽損孩童不會錯過任何人的聲音,更能融入課堂中。而聲場喇叭除了讓聽損兒童聽清楚外,最大功用就是能讓教室裡每個角落的聲音都能平均傳達的,也讓沒有聽損的兒童能夠聽得更清楚。
        而Unitron助聽器的一大特色是「FLEX」,從帶回家試聽時就會開始蒐集客人平時的生活型態(例如平時百分之五十在聽音樂、百分之三十是在吵雜環境下等等),可以更準確地得知客人的需求以便選購、升級,講師說明許多助聽器的功能特色都大同小異,能帶給客人不同體驗的便是「售後服務」,這項特色還配合手機的應用程式,若客人對某種場合或情況的聲音感到不悅,就能夠在程式上反應,不滿意達到三次就會直接通知聽力師,接著就能直接針對會造成不悅的聲音處理,而且不局限於IOS系統,Android系統也能使用(許多的應用程式因為穩定性而只開發了IOS系統版本),讓所有的個案都能體驗到這項功能。聽力師不僅僅是銷售助聽器後就完成工作了,而是要幫助聽力損失的病人達到聽能上最佳的效益,儘管幾乎所有廠商都已有線上調整助聽器的功能,但記錄、重視病人配戴助聽器時的感受,也是聽力師十分重要的一環。
        在Sonova安排的課程中,除了基礎的助聽器結構和原理外,學到更多的是關於公司品牌的經營理念,成為一個聽力師是想要幫助他人,因此在這裡學到的不僅是公司的產品高科技、使用好材料,或是要賣給客戶多昂貴的助聽器或電子耳,最重要的是如何為客戶選配真正需要的且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聽力輔具,我們也將以此目標為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