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堂睹奧繼往開來


撰文 / 總務長 曾育裕


更新日期:2004-09-21 Tuesday
點閱次數:2001

本校新共同教學大樓(親仁樓)與幼保大樓(樂育樓)即將落成使用,為使本校師生了解新大樓的整體空間配置,總務處特別就分配原則與配置情況做一介紹。


冬陽暖暖地照在校園中新植栽的百慕達草坪上,雖然處身在喧鬧的副都心,一旦步入一牆之隔的蓊鬱校區清新的草香即迎面撲鼻。面對明德路正校門上一式米白修潔的校舍巍然矗立,這是即將落成啟用的教學大樓(親仁樓);而對應於校區的另一端,一幢迎向社區的幼保大樓(樂育樓)亦將煥然峻工。兩棟大樓的相繼落成,對於校地有限的全校師生而言,無疑是個另人雀躍的消息和眾所矚目的焦點。        本校為使新大樓的空間配置,以公平原則發揮最大效益,大樓興建期間曾多次召開校園規畫小組會議,期以空間的創意達到教學資源的共享與整合。目前規畫兩棟新大樓主要作為教學使用,新共同教學大樓(親仁樓)除了一般教室外,另有專業教室的配置如118和314階梯視聽教室、103美力專業教室、210電腦專業教室、502生死學專業教室等,七樓並有六間客座教授招待所,另有一部份空間規劃為系所辦公室。幼保大樓(樂育樓)一、二樓將作為示範托兒所,預計九十二年七月中將正式對外營運,屆時本校一隅將聽到兒童的嬉戲歡笑聲;三樓有三間專業教室及幼保系、教育學程中心辦公室,四樓則為研討室和教師研究室。依民國九十一年五月本校校園規劃小組的決議,新大樓系所等辦公室及教師研究室空間配置的原則如下:   一、  全校性之行政單位、使用人數多或頻率高者,儘量安排在低樓層,學術單位則在較高樓層。    二、  性質類似之單位儘量集中,以便資源共享及建立特色。   三、  已投資巨額興建者或必須遷就目前所在地之硬體設備者,駐留原址不作搬遷 四、  系所辦公室(約40-50M2)必須兼具辦公室、接待室、兼任老師休息室功能。        (一)確立座位面積分配原則,面積大小按等級分配,並盡量以教授1人/間,副教授、助理教授2人/間,講師3人/間為原則。   (二)各單位依現有空間格局作適當安排,盡量避免變更原有室內設計  (因除需申請室內裝修許可執照外,尚牽涉冷氣、通風、照明、消防等工程難度,及經費與自然光線之損失)。   (三)因短期內石牌校區將不會再有新校舍之興建,各單位務須考量未來之發展,將空間作妥善之規劃。   (四)為能充分利用資源,教室、討論室、研究生室並無系所專用之空間,由教務處統籌安排及管理;會議室由總務處管理;特殊之專業教室則由總務處規劃。個人助理之座位因非經常性,故由校方集中配置。若計劃主持人為顧及方便性,可自行吸收助理座位。   在此一空間配置原則與大樓興建數年來逐步規劃方向的指導下,歷經三次校園規劃小組會議,以及民國九十一年五月一日新增系所專業教室整合協調會議的決議,形塑成目前空間分配的原則。系所配置的空間包括系所辦公室、專業功能小教室及教師研究室,教師數目則由各系所預估至民國九十四年度成長值,並據此研訂各單位空間之使用分配情形 茲就進駐單位的使用空間配置介紹如下:        一、  護理系、所:科技大樓三樓現址(含科技大樓312)、親仁樓六一○、六一一、六一三、六二○、六二一、六二四、六三四、六三五、六三六。(823.9  M2 二、  醫護教育所:親仁樓三二八、三二九、三三○及G404(含專業教室)。(  126.39  M2 三、  醫護課程中心:親仁樓三○五、三○六。(82.2  M2 四、  中西醫結合護理所:親仁樓五一五、五一六、五一七(含專業教室)。(  128.6  M2 五、  護理助產所:親仁樓五一八、五一九、五二○(含專業教室)。(128.6  M2 六、  幼保系、所:樂育樓三一○七、三一○六、四一○三、四一○五、四一○七、四一○九、四一一一。(210.58  M2 七、  學程中心:樂育樓三一○八、四一一二。(96.58  M2 八、  運運動保健系:親仁樓一○四、一三一,樂育樓四一○六、四一○八、四一一○。(221.77  M2 九、  資訊管理系:親仁樓二二○、二二一、二二二、二二五、二二六、二○四之2/5。(150.6  M2)   十、  旅遊健康所:親仁樓二○二、二○三、二○四之3/5(含專業教室)。(  150.59  M2 十一、  共同學科:科技大樓二樓、教學大樓三、四樓現址,親仁樓三○二、三○三、三○四。(392.31  M2 十二、  生死所:親仁樓五一二、五一三、五一四。(128.58  M2 十三、  進修推廣部:親仁樓一一五、一一六、二一五。(224.92  M2 以上包含各進駐單位的不同教師等級、研究人員、技士、助教、助理等的個人座位面積、公設比例、主管室、系所辦公室、部分專業教室空間等的總和,平均誤差約10﹪左右。


新共同教學大樓(親仁樓)與幼保大樓(樂育樓)預定於九十一學年度下學期陸續進駐使用,希望各進駐單位預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兩棟大樓的啟用,應可大大疏解本校教學與研究空間的窘迫,為本校永續發展奠定良好的硬體建設格局,未來校園景觀亦將著手規劃,預期將呈現一番新風貌。在同仁共同努力下,相信本校在既有的基礎上,勢將精益求精,藉以落實並建構本校「小而美」、「天人合一」的學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