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之旅
撰文 / 營繕組組長 蘇敬源
更新日期:2004-09-21 Tuesday
點閱次數:1911
學校教育透過執教者的身教、言教、境教,達到教化的目標,其中,境界教育所指涉的即是人與環境互動中所浸淫的「潛藏式教育」。如何建構安適的校園環境,提供師生"思考"、"想像"、"冥思"以及"安詳對話",以涵育個人人格思想與生活態度,當是境教的精神所在。
鍾校長自上任後,即以天人合一的理念,詮釋其對校園文化經營的理想,去年12月下旬,更率同劉學務長、曾總務長及營繕組同仁走訪上海、蘇杭等地,除進行學術參訪外,更在參觀當地的景點、園林造景中汲取校園建設的靈感……
九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跟隨校長、學務長、總務長、祕書共五員,參訪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東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及上海豫園、 杭州西湖、蘇州拙政園、 蘇州寒山寺等著名園林名勝,期能從中汲取寶貴之建築經驗。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可能因培育師資的關係,較為中規中矩;東華大學原為紡織大學經合併其他學校而成,捨棄原紡織大學名字的特色,改為一般大學,殊多可惜;復旦大學附設醫院及浙江大學附設醫院與台灣各教學醫院設備比較,顯得較為簡陋,護理教育與台灣地區的護理教育大致相同,而浙江大學附設醫院的教育宗旨『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 』口號讓人印象深刻。
園林造景方面,上海豫園顯得非常壅塞,湖中水少且未流動,給人死氣沈沈的感覺;杭州西湖當日氣漫漫,由於該地歷史名人極多,令人發思古之幽情;寒山寺以「張繼」的「楓橋夜泊」聞名中外,『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聽其鐘聲確有「菩提生、長智慧、煩惱消」的效果;蘇州拙政園的亭台樓閣,各項造景如框景、漏景、障景等及相關之對聯,皆讓人仿佛置身於古代亭園,設計極為考究值得借鏡。
綜合以上,祈利用今年編有預算的機會,參考大陸園林特色,在學校至少再造兩景,並結合現有校內景點,創造天人合一的優質校園,使得全體師生享有最佳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