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人為師的教學應用與實踐-魏秀靜老師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心得分享


撰文\護理系 魏秀靜 老師


更新日期:2023-05-30 Tuesday
點閱次數:2528

▲ 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獲獎老師魏秀靜


從小就立志當老師的我,在成長過程中並沒有想過在大學任教。誤打誤撞中,來到國北護任教轉眼已二十餘載。護理重視於臨床中應用學理,實踐個案照護。在護理系任教,更是時時刻刻以培育具備同理心和全人照護理念的護理專業人才為目標。非常感謝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支持,讓我能夠在有經費的挹注之下,完成我想要解決的教學現場問題。今年非常榮幸能夠獲得教育部頒發的績優獎項,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對我而言是我在教學領域的努力和付出的肯定。


此次獲績優獎項的研究計劃是主題是 『翻轉教學新模式「真人圖書」與案例學習於精神衛生護理學課程之行動研究』,從研究主題就可以探知我結合了真人圖書以及案例學習在我所教授的精神衛生護理學課程。我在過去的教學經驗中發現二年制普通班學生對於精神科護理學理雖具基礎,然而在應用方面,卻仍有困難。尤其對於精神科相關的症狀識別、病理藥理的認識、病人生病的經驗與復健/復原所經歷的困難等。


在課程中我採用案例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可以應用已經習得的知識於案例中,加強應用部分;另方面,希望將以病人為師的方式帶入我的教學中,讓學生真正認識「病人」而非疾病。


這項研究計畫的主旨是探索並介入"真人圖書"於精神衛生護理學的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同理心和培養全人照護的理念。真人圖書有別於傳統圖書館,而是將『人』借給讀者,根據他們的個人經驗回答讀者的問題,目的在利用其面對面的溝通優點,使其對彼此有更深層的了解。我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的真人圖書教學活動,並與實際的臨床實習結合,使學生能夠將所學應用於真實的護理場景中。


我在這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將案例學習結合真人圖書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習的歷程中,更深層的體會與瞭解精神疾病個案所面臨的身、心、社會等各層面的問題,並針對個案的問題發展合宜的處置策略,進而達成學習目標。讓學生從學習的過程當中進行知識建構與行為的塑造,藉由臨床情境思考、小組討論、強化學生學習動機及增進知能及護理專業能力。這項研究計畫的過程是一個極具挑戰性和有意義的旅程。


學生們透過與真人圖書的互動,增強了他們對於精神衛生患者的同理心和情感理解,並對全人照護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體會。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在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上取得了突破,也培養了他們的人文關懷和溝通技巧,提升了他們在未來實踐中的能力。


最後,我要感謝所有參與研究計畫的學生。他們的積極參與和不斷反饋是這項研究的關鍵,他們的支持和努力讓我們的研究成果更具實際意義和價值。


這份獎項對我來說是一個肯定,同時也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將繼續致力於教學實踐研究,不斷尋求教學創新的方法和策略,並努力培養更多具備同理心和全人照護理念的優秀護理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