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講座】
吳念真導演暢談「自我精進,與人為善」
撰文\教務處學術服務組 林帛箴
攝影\圖書館 陳衣伶
更新日期:2023-05-30 Tuesday
點閱次數:2818
▲ 吳淑芳校長與吳念真導演合影。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於112年4月10日,在學思樓11樓國際會議廳舉辦一場盛大的大師講座,特別邀請到知名導演-吳念真,以主題「自我精進,與人為善」進行精彩演講,深情分享他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本講座由北護大圖書館主辦,吸引200多位教職員工生們一同共襄盛舉。活動由賴士烱館長開場致詞,過程中吳淑芳校長頒發感謝狀並與導演合影留念,為這場講座留下美好的回憶。
▲ 賴士烱館長開場致詞。
「臺灣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吳念真導演以他幽默風趣的口吻,將自己豐富多元的人生經歷融入講座內容中,給予在場聽眾一場精彩的人生故事盛宴。開頭他分享了太太是護專畢業,以及與護理的因緣等相關趣事,以此展開與北護大的聯繫,博得了滿堂彩。
▲ 吳念真導演演講「自我精進,與人為善」主題。
吳念真導演以自身的經驗分享,強調一個人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教師的教導、書本上的閱讀以及觀看電視新聞吸收新知等方式,無非就是「自我精進」這四個字,即使年長了,都應該持續追求進步與成長。同時,也強調這個世界是由人類組成的,只有「與人為善」才能共同建立和諧的社會。
吳念真導演分享自己童年時生活在九份村子的經歷,描述這個礦山村莊的環境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性格養成,以及學會與人相處之道。他自幼就喜歡聽叔叔阿姨閒話家常,由於受過學校教育,因此時常被要求幫不識字的長輩們讀信寫信,並從中歷練出不同角度轉換信中的口吻;吳導演認為寫信需要歷練和另一個角度的思考,才能夠理解對方的身份和苦衷。他以超齡角度來看待事情,這種心態使他能夠更加開放地接納不同的觀點和經歷。而在九份礦山的人生百態成為吳念真導演執導《多桑》電影的故事靈感。
他接著分享了自己當兵的經歷,被派到金門服役兩年,他除了看書交朋友,還與各種阿兵哥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即使是兇悍的士官長,每個人背後都有著難以掀開和無奈的故事。這些經歷讓他相信身邊的小人物都可以成為一個動人的故事,並啟發將這些故事轉化為文字,變成作品,這也成為他編劇作品《號角響起》的靈感源泉之一。
▲ 演講活動吸引教職員工生參與,會場座無虛席。
這場大師講座不僅展現了吳導演源源不絕地創作靈感,同時凸顯他與人為善的崇高品格。吳導演近十年積極投身於公益事業上,期間成立了「快樂學習協會」,為弱勢孩童提供免費的課後輔導,以實際行動展現對社會的關懷與責任感。吳導演最後表示,活到70多歲的現在,他依然在思考有什麼事情是能夠追求,以及如何幫助更多人,整個人生的過程就是為了「自我精進,與人為善」,也以此八字箴言勉勵聽眾,並呼籲大家都能為社會盡一份力量。
整場演講在熱烈氛圍中圓滿結束,兩個小時的大師講座相信讓北護大師生們獲益良多,更凝聚了大家對社會責任的共同追求。最後吳導演也展現親和力與聽眾們一一合影紀念,為這場講座活動留下了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