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護大落實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進程
-永續經驗交流,共創永續校園


撰文‧攝影\校務研究辦公室 許閔翔


更新日期:2023-06-29 Thursday
點閱次數:3172


北護大為推進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目標,校務研究辦公室分別於5月29日及30日舉辦兩場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講座,以增進全校教職員與學生對推動永續發展方向的共識;分別由淡江大學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中心韌性治理規劃組涂敏芬副教授兼組長分享「永續報告書的不亦說乎:學而時習之」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發展中心張子超教授暨主任分享「THE Impact & STARS評比系統」,由教務長王采芷主持,主任秘書、學務長、總務長、研發長等一、二級主管、教師與學生共百餘人參與。


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講座活動合影。圖上:前排由左至右:宋貞儀學務長、淡江大學涂敏芬副教授、王采芷教務長、盧玉嬴研發長圖下:前排由左至右:總務長沈理通、張子超教授、王采芷教務長、盧玉嬴研發長;第二排右一蘇義泰主任秘書


涂副教授分享親自為淡江大學編撰第一本永續報告書的過程與經驗。以淡江大學永續報告書為例,介紹永續報告書中所需的架構,包含重大議題盤點、利害關係人、環境議題、社會議題及校務管理等,皆是永續報告書不可或缺的內容。涂副教授分享個人經驗,由一開始不知道永續報告書該如何撰寫,透過企管系「策略管理」的課程與專題,和學生一起分析與比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CSR),進而了解永續報告書的架構,並拜訪國立臺灣大學與華碩永續部門請教永續報告書的編撰與經驗;編撰的過程中透過學生的課程專題與參訪,在短時間內閱讀完將近30本企業的CSR報告書,從中摸索與理解報告書的編撰架構,與研究生們共同收集資料與編撰,完成淡江大學的第一本永續報告書。淡江大學同時將USR結合「大學學習」課程,運用實境書帶領學生探索及認識淡水。涂副教授提到新一期的USR計畫需要繳交中長期效益評估以及USR年報,學校需要找到一套效益評估及利害關係人的評估系統。後續QA,問題圍繞在中長期效益評估與利害關係人上,涂副教授以社會實踐計分卡的方式為中長期效益評估的方式,找到學校的重大議題,區分與細分關注的議題,去勾選預計達成的項目,透過這個方式進行中長期效益評估。


淡江大學涂敏芬副教授介紹永續報告書編撰過程

而張子超教授則是分享國際大學永續校園評比THE Impact 和STARS兩個評比系統,以及師大如何在這套評比系統得到優異的成績,師大於2022年首度參與STRAS評比,獲評金獎殊榮,是繼國立清華大學後亞洲地區第二面金質標章。The Impact Rankings評比是由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於2019年推出的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該排名是根據聯合國的17項SDGs指標評估大學對社會的影響,著重在大學在社區上所做的改變與價值。臺師大更於2022年在全球大學名列301-400名。美國高等教育永續促進協會(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ASHE)是推動高等教育改變與創新的非營利組職,鼓勵高等教育持續促進社區發展。AASHE於2006年創辦STARS,是一套自願性的自我報告系統,也是評估全球高等教育機構推動永續發展績效的工具之一。填報項目達113大項及1088小項,每一項都有具體指標,皆必須提出明確說明及佐證資料,最後分別從學術(Academics)、參與(Engagement)、操作(Operations)、規劃與管理(Planning & Administration)及創新與領導(Innovation & Leadership)等五面向評分,以全面且一致化標準,依總分評為「白金」、「金牌」、「銀牌」、「銅牌」四個等級。參與STARS評比的目的是希望共同促進全球永續發展的轉型、進步與分享想法和實踐,達到共享治理、世界趨勢分享等好處。臺師大在學術面的面向得分最高,張教授指出,臺師大在永續發展相關課程比例高,提供永續相關課程的部門也多,未來也會加強校園永續素養評估與促進永續發展核心課程與研究的推動。除了學術面向外,臺師大也將環境永續放入課外活動中,在今年5月舉辦一場「全國第一個減碳的水上運動會」,活動全程無紙化,不印刷競賽規則和海報,不提供一次性塑膠用品及瓶裝水,藉由運動活動傳遞減碳永續發展的概念。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張子超教授介紹STARS評比系統


兩場講者皆分享了各自大學在永續發展的做法與方向,增加全校師生對永續發展策略的了解,對北護大在永續與社會責任實踐的持續發展注入更多的創意與活水,提升校內師生對於永續發展與SDGs認知的深度與廣度,藉此持續為地方與全球的永續發展投注心力,朝向永續綠色大學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