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護大四位護理系教師榮登 2023年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撰文\研發處
攝影\秘書室
更新日期:2023-10-31 Tuesday
點閱次數:4118
美國史丹佛大學專家團隊於2023年10月4日發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榜單」,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張淑芳、葉美玲、王采芷及吳淑芳等四位護理系教授榮登榜單;葉美玲教授更榮登「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2)」之列。
▲ 本校四位上榜教師合影。左至右:葉美玲教授、吳淑芳教授、王采芷教授、張淑芳教授。
該榜單分為「2022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以及「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涵蓋應用科學、藝術與人文、經濟與社會科學、健康科學及自然科學五大面向,以及22個科學領域及174個子領域。兩個榜單排名數據資料來源與擷取時間是來自全球最大的引文摘要Scopus資料庫2023年10月 ,引用次數採計至 2022 年底,統計數據時間範圍為 1960 - 2022 年。
該團隊是以綜合指標(c-score)進行榜單排名,評分依據沿用「總引用次數、Hirsch h-index、共同作者修正的 Schreiber Hm-index、單獨作者、單獨或者第一作者,以及單獨、第一或者最後作者的文章引用次數」等六種關鍵指標形成綜合分數,著重於學者的整體引用影響力及作者貢獻度。
在最近一次發布的 2023年版本中,團隊從800多萬名科學家中,遴選出世界排名前2%的頂尖科學家進入榜單,臺灣共 1,669位科學家入選。在「2022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榜單中,北護大共有張淑芳、葉美玲、王采芷及吳淑芳等四位教授進榜,葉美玲教授亦同時入榜「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2)」。
▲ 本校四位上榜教師合影。左至右:葉美玲教授、吳淑芳教授、王采芷教授、張淑芳教授。
張淑芳特聘教授曾擔任學校衛生護理學會理事及期刊主編、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國際護理專業學術期刊審查委員,過去研究以高齡老人照護議題為主,成果已發表於SCI及SSCI期刊已累計有50多篇,並於2010年起連續12年獲得國科會「補助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措施」獎勵補助,亦獲得北護大多次「研究類-彈性薪資獎助」。此外,張教授致力於研發跨領域實務創作,相關健康照護成果已通過發明專利,目前累計國內外專利共計10多件。有鑑於隨著人口老化,老年照護已被逐漸重視,其目前研究將繼續致力於此高齡族群,設計具有重要性的實證介入方案,以提供護理人員照護之重要依據。
葉美玲特聘教授秉持科學的精神,積極且持續進行跨領研究,其研究主軸致力於護理結合中醫與輔助醫學照護實務之研發與驗證,以主持人執行之補助研究計畫共計42案。其研究結果聚焦於中西醫結合之照護模式建構,例如心血管照護、呼吸照護、疼痛、戒菸、便秘等,並以實證研究進行照護模式的臨床成效驗證,再將相關成果融入教學課程與臨床實證實務。實證教學模式轉譯至越南醫療機構執行,並以實證研究進行成效之驗證。葉教授基於研究證據產出之知識能被傳播與分享,致力於學術研究發表,超過90篇SCI/SSCI文章、超過百篇其它類文章。其中包括研發及驗證與針灸經絡穴位刺激措施相關的護理介入措施,例如,經皮穴位電刺激、穴位按壓、耳穴貼壓、雷射針灸、經絡氣功等,此能應用於術後急性疼痛處置、腰背疼痛、癌症疼痛和痛經等。SCI/SSCI研究論文中,近四成出版物被列為SCI/SSCI前25%的影響指數,又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佔90%。目前學術研究生涯中,在國際會議中發表超過200篇研究結果。近三年連續成為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2022年獲選入國際護理榮譽學會(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 of Nursing)之國際護理研究名人堂(International Nurse Researcher Hall of Fame),冀望提供最佳研究證據於護理教學與臨床實務應用,以期作育英才、貢獻專業、服務人群。
王采芷特聘教授持續致力於症狀管理、復健運動、生活型態與健康促進之相關研究,發展用以改善癌症及慢性病人照護的新模式,獲得相當成果,迄今已發表82篇學術論文,提供支持相關介入措施的證據基礎,並被用於改進護理實務,以改善癌症及慢性病病人的健康問題、促進其身、心、社會調適狀況,使病人於復原過程中獲得適當的照護,進而增進其生活品質與預防進一步失能。主要成果包括設計口腔復健運動藉以改善口腔癌病人術後張口困難、吞嚥與語言等障礙。探討早期肺部復健介入措施對減少肺癌腫瘤切除術後之肺部併發症、插管時間及住院天數與改善術後心肺功能之成效。以及復健期之居家運動介入措施對改善肺癌存活者心肺功能與生活品質之成效等。所發展與測試之運動與復健介入措施有助於促進癌症病人術後復原及提升生活品質。近期建置「大腸直腸癌健康管理」網站並通過專利申請,結合照護專業知能與現行資訊網路科技,運用網頁與互動功能,將自我管理支持方案具體化,提供個案出院返家後的照護訊息與自我管理技能,並藉以達到對個案身心社會的持續支持,以順利完成抗癌治療的挑戰與渡過後續追蹤的壓力。研究成果除了嘉惠病人外,更提供所帶領的碩博研究生參與研究工作的機會。同時藉由資源共享與專業合作持續經營研團隊與積極研發創新照護模式,所得結果有助於健康照護相關產業技術升級,與研究團隊之養成。上述研究結果與實務之改善對護理專業之興革與創新有重大貢獻。
吳淑芳特聘教授致力於慢性病病人照護之研究測試、運用及推展,研究族群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代謝症候群、慢性腎臟病、心臟病、骨關節炎、中風等。20多年前為國際自我管理效能研究夥伴之台灣代表(IPSE,International Partners in Self-management and Empowerment),身為前驅者引進Bandura自我效能理論應用於第二型糖尿病病患,改善病人照護行為進而提升疾病成效。已進行研發10-20不同種類慢性病照護方案,更與美國自我管理大師Dr. Kate Lorig,團隊在2015年共同在台灣慢性病管理論壇討論本土方案介入成果,致力提升台灣經驗在國際能見度。多年來從不同研究計畫,收案超過2000位個案,持續分析病人面和專業人員面資料、發展創新方案、曾推動全國衛教護理師訓練計畫,北、中、南100多家醫療院所之醫護人員參與,在臨床和教學領域培訓種子教師,提供有別於傳統另一創新照護之選擇,提供臨床諮詢並發展簡易且有效之評估量表利於第一線臨床人員使用。此外,依時事現況,如近期高齡化、Covid-19疫情等影響,研發關注最新議題,如新冠肺炎、精準健康照護應用於台灣臨床相關研究,超前研發進行測試、修正及成效影響,並與研究團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百餘篇,力求健康護理創新與多元化,改善台灣及國際護理共同面臨之現況問題增進照護品質,並連續三年獲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
北護大教授群豐沛的研發成果,得以在國際上展現其高度學術影響力與科學成就,同時也為學校爭光,師生皆與有榮焉。
▲ 本校四位教師榮登2022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