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生】有一天我會回家-臺籍日本兵賴興煬在西伯利亞的故事


撰文\教務處 林帛箴專員


更新日期:2023-11-30 Thursday
點閱次數:2998



《有一天我會回家》(One Day I Will Return Home) 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楊孟哲教授團隊所拍攝的紀錄片,主要描述日帝時期的臺灣籍充員兵-賴興煬先生被迫在西伯利亞勞改的坎坷故事。本作代表臺灣紀錄片登上國際舞台,榮獲法國尼斯國際影展最佳外語紀錄片獎、東京短片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芝加哥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等多項大獎殊榮,日前又入圍了柏林獨立影展,以及國際俄羅斯電影節外國紀錄片,電影表現備受肯定,持續在影展上綻放光芒。


紀錄片生動地描繪賴老先生在無知與辛酸中掙扎的戰爭歷程,引領觀眾穿越時空,深入臺灣人被歷史磨難的心靈深處。本片拍攝過程不易,在政府未提供補助的情況下,楊教授自掏腰包,帶領一群學生不懈努力地訪問賴興煬老先生,並嘗試各種籌錢方式,以全力打造這部感人至深的紀錄片。


楊導演坦言,《有一天我會回家》最初並非以紀錄片形式呈現,而是想以簡潔的口述方式來呈現歷史。影片的誕生源自一場偶然的感動,當時導演為深入研究慰安婦議題,而踏足了日本庫頁島,他在途中與一位俄國人相談甚歡,偶然得知一群臺灣人在西伯利亞參與勞改的史實。這個意外相遇成為導演深入調查的契機,最終引領他找到了賴興煬老先生;由於觸景傷情,家屬一度不願意讓他們拍攝,但導演專程拜訪,透過日文細膩的交流成功建立了親近感,最終以熱情打動了賴老先生,成就了這部珍貴的紀錄片。


▲《有一天我會回家》紀錄片片段。(楊孟哲導演提供)


憨厚的賴老先生面對鏡頭侃侃而談,即便年屆九旬,他依然口若懸河,細談著那段顛沛流離的戰爭歲月。他分享被強制徵兵的經歷,當時日軍並非到家中,而是直接在學校讓全班同學簽下志願書,從此他們「自願」成為臺灣日本兵;隨著1945年日本戰敗,賴老先生也成了戰俘,被強行送往西伯利亞進行勞改,並依據體格從事各種苦力工作。


二戰結束後,連空氣都還在顫抖,眼前的西伯利亞呈現出一片荒涼景象,在冰凍貧瘠的大地上,人們只渴望填飽胃口與一絲溫暖。在那充斥著軍國主義的年代下,戰爭殘酷迫使人們努力求生,而賴興煬先生在這段艱難歷程中,創造了一條不屈的生存之道。


事後日本政府對老兵的處境視若無睹,沒有提供任何補償或慰問。在過去,這些小人物故事往往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之中,最終被人們遺忘在歷史的角落;如今《有一天我會回家》這部紀錄片挺身而出,為這群老兵們發聲,並以珍貴方式保存了這段歷史。透過老兵獨特的視角,《有一天我會回家》深刻地反映殖民時期臺灣人的命運,呼喚觀眾反思五十年統治帶來的深遠影響。


在導演的引領下,賴老先生以高齡重返西伯利亞-那片曾經承受無盡苦難的土地。儘管經歷了七十年的變遷,然而當他再度踏足這片土地時,深刻的回憶仍如潮水般湧上心頭。這次訪問成為一場珍貴的時光旅程,一次紀念曾經在那片遙遠土地上經歷艱辛的人們,同時傳遞和平的寶貴。


《有一天我會回家》不僅僅是對賴老先生英勇人生的致敬,也是對臺灣人民勇敢奮鬥的讚歌。這部電影深具啟發性和教育意義,更透過賴老先生真摯的故事,為觀眾打開了歷史的一扇窗,深刻探討戰爭與人性,讓那些曾經無聲的小人物得以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痕跡。


▲ 紀錄片獲得法國尼斯國際影展最佳外語紀錄片獎。(楊孟哲導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