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姊姊知心時間】「友」你「多」好!
撰文\學務處學輔中心 橘姐姐
更新日期:2023-12-26 Tuesday
點閱次數:2909
「友」你「多」好!
Dear橘姊姊:
我最近跟人聊到跨年時,發生了些有趣的事──一個是我問朋友要去哪兒跨年,他回「我暑假先過囉????」,我想說他也提早太多了吧,應該是開玩笑吧;後來他說,因為阿美族的過年是在夏天7、8月進行的豐年祭。對了,我朋友是阿美族啦。
然後昨天我跟個澳洲網友說「希望今年跨年不要太冷,我要去看跨年演唱會!」她回我「我把我這邊的溫度分你一點。」我過幾秒才想到,對厚!南半球的12月是夏天啊!我發現人好像很容易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但也不是故意的,就是常會沒先想到別人的經驗和文化可能和我不一樣。橘姊姊,你會這樣嗎?
我突然想到之前班上一群人聊天時,對從馬來西亞或香港來的同學來說,沒有從小到大在台灣生活的經驗,會不會有時需要花更多時間來理解同學們在說什麼?然後大家的說話速度,他們聽起來會覺得太快嗎?就像我聽美國、歐洲的人講英文,有時覺得他們講得好快啊,會有點跟不上。而我也想多認識不同文化中長大的同學、朋友啊,你有什麼好建議嗎?
小藍
Dear小藍:
首先,謝謝你!你燃起橘姊姊的好奇心而去估狗,原來阿美族人會將豐年祭當作是過年,是因為那是古早的人們主要是農作生活,而小米收穫季節大約在6月,所以7、8月的豐年祭有慶祝豐收、感謝祖靈的意義,也代表過新年!想認識更多關於臺灣16個原住民族可到http://www.tipp.org.tw/ 和 https://explorethesun.tw/story_detail.php?id=55 等網站看看。
聽到小藍會想著從其他國家來的同學,能聽懂大家的聊天嗎?自己講話會不會對他們而言是太快的?我想為小藍豎起大拇指啊????!我想在與對方說話時,如果不確定對方是否理解,可以試著問對方,像是「我會不會講太快?」或「我剛剛說的,聽起來清楚嗎?」等等。而當小藍用了台灣流行的梗或習慣用語,也可以留意對方是否明白。我想這樣做,朋友很可能會接收到小藍的友善呢!
如果小藍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互動中,有點不確定怎麼做,這也很正常。成長文化背景不同,一開始還不知道彼此的習慣、文化下,兩方可能都會小心翼翼,不確定自己可以說和不能說哪些話;或會擔心對方想多認識自己嗎?這時如果是身為團體中的少數,可能會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團體中多數人的規則和習慣;所以身為少數同學的心情有時可能會比較緊張。這時,就是台灣的熱情文化出動的時候啦!臺灣朋友們的主動打招呼、去與對方聊天,都可能會幫助不同文化的朋友感覺更放心,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
橘姊姊想起自己在大學時有個澳門同學,但大學四年中我還真的沒去詢問同學,像「澳門有哪些重要節日、有什麼好吃的?在澳門要唸大學,跟台灣一樣都有大型考試嗎?」這類的問題,如果重來一次,我真想把握這機會多認識這位同學。除了可多交朋友,我想對未來自己的職場競爭力也可能有幫助呢!現在社會上的工作,常是跨領域、跨區域的;認識不同文化、國家的人,也能培養自己的「多元文化能力」,當有豐富的多元文化能力,可能會讓人在與不同文化的人一起工作、合作時,任務溝通、執行更順、更all pass。
GO吧~小藍!用你的台灣熱情,帶你去認識世界的多元文化,交不同的朋友吧!讓我們一起來「友你多好」!以後在臺灣上山下海,或是出國去,還可以去找不同的朋友玩呢J!
PS祝大家過年過節都平安,2024繼續健健康康,交友、考試都ALL PASS!
如果有時擔心沒ALL PASS,想找人討論,歡迎預約學輔中心諮商關懷
系統。讓我們聽聽你的心聲、聊聊你的在意。
北護諮商關懷系統掃這裡→
PPS 12月橘姊姊有獎徵答掃這裡 →
橘姊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