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姊姊知心時間】性平月宣導-認識LGBTI
撰文\學務處學輔中心 橘姐姐
更新日期:2024-04-30 Tuesday
點閱次數:2189
DEAR北護大每位夥伴:
每月的橘姊姊知心時間又到囉!還記得去年的超夯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嗎?片中的男主角毛毛,是個愛著男生的男鬼。毛毛是男的,他深情愛著另一個男生,各位聽過身旁的人或自己有類似的故事嗎?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會111年全臺共有2493對同志伴侶結婚,包含699對男同志和1794對女同志。LGBTI族群的真實故事其實散落在世界各處!咦?LGBTI是什麼?一起來多認識,也來想想我們可能有的迷思。
L表示女同性戀者(Lesbian)
如果橘姊姊是女生,而我只對女性會有浪漫愛、性吸引力的感覺,橘姊姊可能會認同自己是女同性戀。
女同性戀伴侶,其中一人會扮演男的角色?
女同性戀伴侶,可能在穿著、打扮上,兩個人都呈現是陰柔的;也有可能這對伴侶的其中一人顯得比較陽剛,但這不代表這個人扮演的是男性。這個問題,有可能反映了「談戀愛是一男、一女」的刻板印象設定。談戀愛真的需要一男和一女才可以談戀愛嗎?
G表示男同性戀者(Gay)
如果橘姊姊是男生,而我只對男性會有浪漫愛、性吸引力的感覺,橘姊姊可能會認同自己是男同性戀。
男同性伴侶,愛情關係都不長久?
實際的調查發現,有許多男同志渴望長期的關係,也能維持長期的愛情關係。歐美有研究發現男同志、女同志和雙性戀者的LGB族群和異性戀者,在維持長期關係上沒有顯著差異呢!而奧運跳水冠軍Tom Daley與他的先生、兩個小孩組成的家,也是男同志經營長久親密關係的故事呢。
B表示雙性戀者(Bisexual)
不論橘姊姊是女生是男生,橘姊姊發現自己對男性、對女性都可能會產生有浪漫愛、性吸引力的感覺,那橘姊姊可能會認同自己是雙性戀。
雙性戀會同時交往很多人?
在同一時間與不同的人發展愛情關係,跟性傾向沒有關係,研究發現許多異性戀者也會有外遇的行為。認同自己是雙性戀的人,可能會有要不要跟伴侶說的壓力,不確定伴侶知道後的反應,以及他人可能在不了解下,認為雙性戀者應在同性戀或異性戀中選擇其中之一!雙性戀不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每年的9月23日,可是雙性戀驕傲日呢!
T表示跨性別者(Transgender)
跨性別,常是指人出生時的生理性別構造,與對自身的性別認同是不同的。若果橘姊姊出生有陰道等女性生理構造,但橘姊姊覺得自己是個男性,橘姊姊可能會認同自己是個跨性別男性。更廣義的看,當個人的性別認同、行為、裝扮等,不以社會中男女二元性別觀點來框架自己言行,也可能會認同自己是跨性別者。跨性別者,有可能運用醫療手術、賀爾蒙來改變生理性別構造;也有可能不用醫療方式,而是以穿著等其他代表自己內心所認同性別的方式生活。
跨性別者,在使用公共設施和求職上,不會因性別身份有困擾?
2023台灣跨性別族群生活的如何呢?調查結果發現有40%跨性別者,對於上公共廁所,曾遇到他人打量,(喔!不!上廁所這樣私密的事,被打量真的很不舒服),有32%的跨性別民眾甚至以憋尿來因應。在求職上,也有17%的人曾經因跨性別的身份,在求職過程被拒絕。跨性別的人,其實身處在我們四周圍,他們能夠擔任各類的工作,也能執行的很好,像是有在台北市某醫院任職急診住院醫師的Vera、東京連任5屆的議員上川礼、變裝皇后兼服裝設計師妮妃雅Nymphia Wind。
I表示非二元性別與雙性人(Non-binary & Intersex)
如果橘姊姊覺得自己的性別,沒法用男性或女性二元的性別來定義,可能會說自己是非二元性別的。而如果橘姊姊是雙性人,則是身體同時有男性及女性的性腺或生理構造,譬如同時有一顆睪丸,體內也有些卵巢的組織。
雙性人在世界上的比例是非常少的?
根據聯合國的資料,有1.7%的人出生時同時擁有男性及女性的特徵;這代表100個人中,就將近有2個人會有這樣的情況。
LGBTI族群的故事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美國2023年末一個具公信力的報告,發現美國成人中有5.5%的人是LGBT族群。而2023年益普索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對30國家的調查發現,有3%的人認為自己是男同性戀或女同性戀,而有4%的人認為自己是雙性戀。
LGBTI族群的人們,可能因為他人的不理解,而遭受騷擾、暴力,或是其他不當的對待;譬如,一對相愛的男同志戀人,可能一起出外購物、吃飯,或做其他的休閒,而經過的路人若不理解性傾向的多元,可能會盯著牽著手的男同志戀人,或是走路距離這對戀人遠一點。(小補充~~美國心理學會曾公開提到,一個人會產生浪漫愛對象的性別,很少或幾乎不會是特別經由選擇的!學界認為性傾向是沒有單一特定因素造成的;幾乎像是很自然的發生,很少是個人刻意去選擇的。)
如果發現自己與LGBTI族群的人接觸時,有不自在的感覺,感受一下這個不自在是什麼?是跟自己沒有經驗過有關嗎?你剛好是異性戀,真的好難想像喜歡同性別的人是怎麼回事?沒關係,或許透過電影,可以讓我們感同身受。
這個不自在,跟從小到大接收長輩、社會中傳遞的觀念、價值有關嗎?父母、長輩的身旁可能沒有人出櫃,沒有人表達自己是跨性別者,長輩們可能認為對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女生要有女生的樣子,我們會因此不自覺的,就將這些價值吸納到自身中嗎?
不論現在你的感覺如何,感受一下是什麼可能影響你有如此的感受?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LGBTI族群,也可以點入下面網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video/81914認識跨性別
如果對性傾向、性別、情感關係想要找人談談自己的感受、做更多討論,歡迎預約學輔中心的諮商關懷系統喔!也歡迎參加4月份橘姐姐知心時間有獎徵答https://forms.gle/S8SM3ME8ZN2NakMb9
北護諮商關懷系統掃這裡→
【資料來源】
https://www.apa.org/topics/lgbtq/orientation
https://www.ncl.ac.uk/media/wwwnclacuk/whoweare/files/Glossary_Traditional%20Chinese.pdf
https://williamsinstitute.law.ucla.edu/wp-content/uploads/LGBT-Adult-US-Pop-Dec-2023.pdf
https://researchbriefings.files.parliament.uk/documents/CDP-2024-0044/CDP-2024-0044.pdf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4970542
【圖片來源】
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true-or-false_182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