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通識教育之特色



更新日期:2004-09-22 Wednesday
點閱次數:1869

今日的大學功能教育由於深受社會教育功利主義的影響,在相當程度上已成為替社會培養專技人才的生產線,教師與學生亦以專業知識作為教育的目標,此種太過強調專技教育的結果,使得大學教育過程缺乏對人主體性的了解,失去對自然環境的關懷,怯於自由獨立的思辨,而使大學生不得不藉由通識教育的機制,作為教育改革的希望。因此本校經由通識教育的課程設計,欲內化每一位學生的生命價值體系,使之成為思想純熟的現代人。


本校對於校園倫理及人文教育向來非常重視,且不因時代變遷而有所改變,這是以均衡發展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提倡「多元智能」(MI:  Multiple    Intelligence  ),健全學生全人教育為重點目標,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未來國家發展所需要的人才,除了具備專業的知識與技術外,更要有人文的素養與人道的關懷,並能夠具備開創自我及服務社會的能力。因此通識教育基於學術領域均衡發展的理念,除在專業務實的知識與技術外,更需提供學生在其他領域的認知與學習環境,以培育學生整合的知識,使之具有溝通與協調能力,進而啟發對人對社會的關懷,實踐人對社會的責任以達成本校治校理念與重點目標。 通識教育理念旨在培養具人文素養,人道關懷、能開創自我及服務社會的現代人,並藉由通識的涵養,促進本校學生成為具有國際觀及生命關懷的健康專業人才。整體而言,本校通識教育的目標在於: 一、培養學生語文表達能力,溝通與應用能力。 二、培養學生具備資訊處理、獨立思考及行動能力。 三、培養學生了解歷史、人與環境的關係與關懷能力。 四、培育具備藝術涵養之專業人才。 五、培養爾後專業學習的潛力。 *師資概況-擁有各領域專長之專兼任教師 本校通識教育師資來自共同學科的專任教師、各學系所專任教師與外聘兼任教師三類。共同學科教師是本科通識課程的主要成員目前計有32位專任共同學科教師,教師主要專長領域在人文、教育、生物醫學、基礎科學、資訊科學及社會科學。另本校各學系之專任教師亦積極投入相關的教學活動,而兼任教師則以藝術、宗教、哲學類較多與本校的既有規模有相輔相成之效,目前約有84位兼任教師。 *通識課程規畫特色-由「通識教育工作小組」來共同發展 針對本校既有師資和未來健康科技大學發展的特色,在養成全人教育的前題下,本校的共同科在民國89年7月成立『通識教育工作小組』,先後完成了下列工作目標 (1)完成教育部九十年度技職院校通識教育訪視 (2)舉辦通識教育相關活動-文化與人文化成; (3)規劃通識教育之科目,提昇通識科目教學內涵與品質,建立教學特色; (4)整合本校各系科之通識教育課程,以符合本校通識教育之目標。 *通識課程多元化 目前通識教育課程規畫概分為人文科學學群課程、社會科學學群課程、自然科學學群課程、生命科學學群課程及資訊科學學群課程,朝多元化、通識化課程學群方向努力。通識教育在本校扮演著主導人文、藝術、社會、自然數理、生命科學及資訊科學的角色,期使學生在理性的思考範疇之外,亦能強化靈性、群性及身體健康適能教育。舉凡多媒體教育、教材之使用、中外文演講比賽與練習、中外戲劇演出與模擬、戶外教學觀摩、運動技術與體能發展等,皆朝向多元化、人文化的啟發式內容為主要導向,使學生能對外在事務多一層思辦,從身心層面與省思價值觀的多樣化,朝向世界國際觀的教育理想,此即通識教育學科教學努力的發展目標。本校通識課程共分五大學門,課程設計力求各學門平衡,且所有課程皆一律上網選課以達選課之方便性及迅速確實性。 *通識課程學分多 除此之外,有足夠的通識課程學分數引導學生接受通識教育的涵養。大學部學生中二技學生需修足18學分的通識課程,四技學生需修足52學分的通識課程,各學系亦可自行規範學生選讀的學門或子學門。目前每個學期以二技一年級,四技二、三年級的學生為主要的選讀生,每班五十人為授課標準,每年約須開授120個班級。目前提供通識課程的來源除正常班之外,尚有跨校的遠距教學與本校教育學程、嬰幼兒學程、資訊管理學程的部份課程,總體看來,足以滿足學生選課的需求。 *組織與運作-朝「通識教育中心」的專責單位發展 為落實本校通識教育的實施宗旨,本校之通識教育推展是由共同科負責,以科主任為召集人,依各學門的專長另由聘任委員五至七人,組成的共同學科通識教育工作小組主要規劃與通識教育有關的工作的課程架構,務期滿足選課的需求,並養成青年學子宏觀進取、有為有守的優良品德。 *未來通識教育工作方向 (1)  在課程規劃方面,在既有的通識教育的目標持續提供學生多元化的認知視野及人文體驗;獨立思考的析辨能力及理性價值判斷的智慧;提供人文與科技間的對話;健康科技學科知識間的交流。 (2)  通識教育與社區大學研討會。 (3)  教育部課程整合與改進計劃網站。 (4)  提升大學基礎教育演講公告。 (5)  通識教育系列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