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護大試行16加2週彈性教學一年,調查結果獲師生正向意見
撰文\教務處
更新日期:2024-11-29 Friday
點閱次數:405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於112學年度第一學期起試行將18週調整為16週+2週彈性教學模式,教務處試行期滿一學年後,於113年6月1日至6月30日進行全校師生對於試行彈性教學模式不記名線上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全校師生對於試行16週+2週彈性教學模式表達「正向意見」。
針對教師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2.35%的教師認為 16 週+2週彈性教學成效良好,83.66%的教師認為教學品質不受影響。教師支持的主要理由包括課程可重新設計、教學疲乏降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等。(教師問卷共回收問卷153份)
針對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9.48%支持的學生認為16週+2週彈性教學模式能提升教學成效。雖有部分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增加,但多數學生表示沒有遇到困擾,並認為縮短週數可降低學習疲乏,增加國際交流機會。(學生回收問卷共736份)
學校每學期授課週數為18週,教師可依教學需求於學期間自行安排1~2週彈性教學。其內容可包括預錄課程、安排自主學習(含數位學習)、實作與專題、參訪、考試或補救教學等學習活動,其成果計入學期成績。活動由教師提供學習指引,如實設計在課程大綱中,以便學生遵循。
期中或期末考試依學校行事曆為第9週及第18週。另為避免因彈性教學模式影響學生受教權益並確保教學品質,授課教師如安排彈性授課,教師需先具體規劃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機制,並定期檢討,以符合未來技專校院校務評鑑有關「教師教學品質之確保」及「學生學4 習品質之確保與成效提升」之各項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