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大師們、與我》新書發表心路歷程分享


撰文\通識教育中心 尤昭良老師


更新日期:2025-04-30 Wednesday
點閱次數:174



感謝吳校長、黃副座與大家的協助,拙作《塞尚、大師們、與我》中、英文版新書發表會在3月28日圓滿達成。也感謝秘書室的校網與新聞稿發佈,讓發表會留下美好的印記。由於校刊事先曾邀稿,在此容許補充報告。


去年底,拙作接近定稿時,我萌生辦此活動的念頭,由於之前費了不少時間、眼力與心力,終於可以完工暫歇,且內容也有新增發現,值得分享。



年後,便開始規劃並找場地,正好圖書館北側原先的咖啡座正處於轉型期,其位置大小適中、往來方便,即循序申請。感謝圖書館、通識中心與總務處的協助。


隨後,我正在構思如何架設投影螢幕時,沒過幾天,發現原先空盪的牆面竟騰空新增一台七十吋、隔二天又換新爲八十吋的電視;接著,週邊又新增二台販賣機,令人頗有與時並進且與欣欣校園「接地氣」的驚喜,而活動所需的桌、椅、海報架等設備,ㄧ應俱全,也在同仁、同學們的協助下陸續到位,真的很感恩。



發表會當天承蒙 吳校長蒞臨嘉勉,校內主管、暨同仁、同學們共襄盛舉,不勝感激;十餘年前曾協助整理文稿的林沛靜(健管系)與林妡穎(幼保系) 二位校友各有所成,亦特別請假、帶女兒出席,有傳承的喜悅。


有人曾問:為何寫小説?這類似將研究成果科普化推廣,並記錄個人學思歷程;由於處理的主題雖重要、但極冷僻隱晦,且挑戰當代主流見解,因此需要不同的呈現方式,加之退休後時間較多,乃著手進行。唯文書處理仍賴陳沛云、李明菲(護理系) 與陳家柔(健管系)另三位校友接續編輯才得完成。而內人也義無反顧、協助製作文宣短影片,讓我受寵若驚。


現今AI興起, 而我之前的作業方式属於IA (independent action)但二者可以相輔相成。我曾與AI聊起我在小説裏的「新發現」(參見秘書室的「北護焦點」與所附短片),


「她」批判道:是否虛構?


我說明:那是根據真實畫作的發現。


「她」立即給了正面的評價,並主動提供詳細解析,以及還可進行的項目供參考,似乎欲罷不能,比我還興奮?


這是當年爲數眾多的「土法煉鋼」智慧結晶所積累、進化出來新型態的「繆思」,值得我持續借鏡、珍惜與腦力激盪,期待日後有新的作品再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