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謝楠楨教授
撰文/出版組 武麗君組長
更新日期:2005-06-07 Tuesday
點閱次數:3271
本校資訊管理系謝楠楨老師今年榮升教授,在北護短短的三年間,歷任電算中心系統設計組組長、電算中心主任(現職),快速融入學校教學服務行列,教授資歷的完成,更為本校教師層級之提振注入新血。在邀約專訪的過程中,予人溫文爾雅印象的謝老師,卻展現了另一番諧趣幽默的「搞笑」特質。彼時,電話一端傳來他爽朗的笑聲:「專訪?啊,讀書讀得很坎坷耶…」「教職資歷…,之前,碰上鬧得沸沸揚揚的私校弊案,那段時間…接過恐嚇電話,見過黑道圍標、媒體圍堵……如果要寫,你可能要寫成章回小說,哈!哈!」當下,我不禁懷疑接下來的報導,是否會寫成「夫子版之無間道」或「我與黑道交涉的那段日子」之社會寫實錄。
待到正式訪談時,謝老師談到過往的求學歷程,或在景文技術學院任教時,因擔任行政職務不得不涉入的的問題核心、詭譎氛圍裡,倒顯得雲淡風清,詢及當時的處境如何平衡心緒,兼顧教學、研究,他說:「可能,抗壓力還不錯,遇到問題時,躲不過,也就面對了。」他更指出:「很多時候壓力愈大,愈是對自我生命的磨礪,在壓力釋放的那一刻,彈躍出的往往是出人意表的最佳狀況。」
或源於這樣的信念,在回顧為學經歷的「坎坷」曲折時,謝老師始終風趣健談,坦然以對。他不諱言,年少時期書讀得很「菜」,與一干友伴逞強鬥勇胡鬧過不不少荒唐事,一度,父母親還親自壓陣上學,避免他再做出一些脫序的行為。及至高中階段,經過自省體悟有心認真唸書時,也因為根基不夠,追趕的很辛苦。大學二年級,由淡大輪機系轉至電子計算機系,該系為現今資工系的前身,更是國內早期設立之資訊相關科系,無論設備、師資均為一時之選,因為興趣所在,就此一路讀上博士班。但博士班修業的五年間,謝老師卻轉換了三位指導教授,其間,甚或以為自己無緣拿到博士學位,但是個性的單純、執著,即便疑慮、張惶,他仍天天至校報到,逢課就聽,卻也因緣際會,遇著了最後一位指導教授。
謝老師回述:「當時,只因為老師拍了我的肩膀問候近況,就此成就了我生命中重要的一次提引與協助。」謝老師表示,因為修業時間耽延已久,當時有種和時間競賽的覺醒,做事份外努力,指導教授交辦的研究進度,自己常常熬夜完成,隔日便守候老師家門口與他研商,不僅獲得老師「認真!」的肯定,也養成日後專心致志、全力以赴的行事風格。
▲ 北護電算中心的尖兵們合影
景文技術學院任教期間,爆發該校財務危機如滾雪球般,牽涉政商利益糾葛的案情。謝老師一度被拱為校內教職員工債權委員會之召集人,他坦承:「當時,太年輕也太單純,根本不知道召集人要做什麼?」而這尷尬的角色,讓他不得不涉入風波詭譎的氛圍裡,旁觀到權力糾葛、金錢利害的複雜交錯,也曾在數百人的協調大會中,莫名所以的成為眾矢之的。但多年後,回顧這段經歷,謝老師笑稱:「是很特殊的成長經驗。」特別是在人人自危的情勢中,還是看到全校教職同仁望治心切的凝聚力。他強調,這讓我了解到學校才是個人的母體,大家依恃在這個母體上發揮己長,唯有母體的成長茁壯個人才得以發展。
民國八十九年八月教育部接管景文技術學院。在歷經弊案衝擊後,校內建設百廢待舉,謝老師銜命兼任總務主任一職,三年間歷經四位校長。在與不同行事風格的長官互動間,有幸近距離的學習到寶貴的行政經驗,得以較宏觀的行政面向去熟稔學校的整體運作、發展脈絡;同時,在事件紛乘的組織變革中,也促使他學習面對危機,他強調,迴避永遠不是辦法,只有在第一時間做出決策與應對,方能將衝擊降到最低。「這也是壓力下,激發出的潛能吧!」謝老師說。
一年多前,謝老師埋首研究、發表論述,並在今年榮獲升等。長達一年的時間裡,捨棄各項休閒、娛樂,他坦言:「是很沒有生活品質,也挺不健康的。」但當年,張鴻章校長的一句:「完成升等,才能跨出去做更多的事。」鼓舞著他,讓他苦中作樂,即便在等待審評的階段,仍不中輟論文的發表,只希望一鼓作氣以竟事功。謝老師進一步指出,「教授」只是學術上的一個里程,我們應期待取得這個資歷後,汲取更多的研究支援、合作計畫,以拓展豐沛的研究能量,做出貢獻,這才是最終的目的。
回顧「坎坷」而不失「精彩」的經歷,謝老師秉信:「真誠的付出,冥冥中自有助力成就好結果!」也因著寬容,正向的思考,讓他在困挫、曲折的經驗中,總能挖掘到學習的珍寶。而進入北護,也是他以為值得感恩的好機緣,短短三年間,經陳前教務長等多位長官、同仁的協助、引領,讓他迅速進入狀況,開展教學、研究的新頁。他深信,個人的成績依存於所屬團隊的成長壯大,這位新出爐的教授由衷的說:「學校加油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