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和阿罕布拉市仁愛醫院合作


本文摘錄自台灣日報2005年9月6日南加社區報導。記者/朱乙真


更新日期:2005-10-12 Wednesday
點閱次數:2142

為了鼓勵台灣護理系學生「站起來,走出去」,以實際參與機會取國外之長,本校開台灣護理學校風氣之先,從去年開始,和阿罕布拉市仁愛醫院(Alhambra  Hospital)進行海外實習計畫,讓學生在畢業前有機會開拓國際視野。


鍾校長聿琳博士特別趁著暑期,到南加州探望今年選出的3位學生。她期許學生們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實際進到醫療體系中,從臨床醫療、病房照護,一直到進開刀房,都可以親身去體驗。 在實際探訪了海外的實習機構後,鍾校長亦有感發的指出:台灣目前的護理工作環境確實有需要檢討的地方,她鼓勵學生多到國外看看,培養國際觀及就業能力。 鍾校長透露,台灣每年有12000個護理系畢業的職場新鮮人,而全台灣的醫療院所護理人員缺額大約為8000名,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大部分的醫院居然還得面臨招不到護理的窘境,這是一個有關單位應該注意檢討的地方。 她坦言,在台灣的醫療制度下,醫生獨大,護士通常只是「聽命行事」,加上每天工作時數高達8-12小時,有的時候,甚至得連續工作20小時,才能稍微瞇一下眼睛,所以很多護理系的學生,在畢業之後都寧可進入航空公司擔任空服員,或是到做月子中心、老人安養中心,在工作和生活品質間求得平衡。 反觀美國第一線的護理工作人員,阿罕布拉市仁愛醫院(Alhambra  Hospital)手術室主任張麗蓉說,最重要的,就是「自我價值」的成就感比台灣受到肯定和滿足。她說,美國醫療體系把醫生和護士視為一個「團隊」,護士在第一線照顧病人,對病人的情況最了解,醫生對病人的情況很大一部分都得依賴護士的回報,有時候在下處分時,醫生也會詢問護士的意見。張麗蓉表示,美國的醫生通常負責的是「治療」的部分,因此大部分的醫生都相信醫護之間缺一不可。 在工作環境方面,鍾校長指出,台灣一個值白班的護士平均要照顧10個病人,晚上負荷更重,從12到20個不等,和加州目前在推動的1(護士):5(病人)相比,對台灣的病人來說,也很不公平。 張麗蓉主任鼓勵對第一線護理工作有興趣的台灣護理系學生大膽到美國一試!她說,以她對台灣護理教育的了解,加上連續兩年親自接觸台北護理學院的學生,她對台灣的學生信心滿滿!她說,台灣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能力都可以跟上美國的腳步,唯一較不足的是語言能力,只要從唸書時逐步加強,通過托福考試(TOFEL),準備好護士執照,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