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疼痛


撰文\護理助產所畢業生 吳昭華


更新日期:2006-05-17 Wednesday
點閱次數:2364


        現今台灣已經邁向老年化的國家,生產率已經逐年下降當中,政府雖然提出獎勵國人能夠享有生育第三胎的補助辦法來,但是在物價波動之大,家庭經濟條件吃緊的情形下,能夠真正落實的家庭數量卻仍然有限。因此國內婦女在有限的生產胎次下,當然希望有一個良好的生產經驗與安全又理想的生產過程。
        目前台灣的健保在總額預算給付制度之下,每家醫療院所都希望將成本降之最低,節省人員編制的開銷自然不在話下。在有限醫護人力之下,發揮他們的功能至極限又要他們提供安全與理想的照護,往往是不能兼顧。在這樣的現實醫療照護狀態下,容易造成醫療的疏失與糾紛,當然這也是大家不願意見到的結果。如果婦女生產能有更多的選擇,不僅克服了現階段人力不足的醫療照護,而且也保障了孕婦與她的孩子能夠平安的渡過這個重要的時刻,那不是兩全其美的措施嗎?



        三、四月份在本校護理助產研究所主辦的陪產訓練及婦女親善生產環境的研習會中推行的助產人員在婦女孕育過程中的陪伴、支持與護理技巧,其中運用了許多非藥物性疼痛技巧來緩解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疼痛不適,包括:按摩、姿勢擺位、生產球、Rebezo、水中生產的陪伴等。在一位有經驗、訓練有素的助產人員之協助之下,她可以在產婦需要協助與支持時,能夠隨侍在側,給予支持與提供一些放鬆技巧,正是能解決當今醫療院所人員不足之窘境。當產婦與家屬不知所措時,能做家屬與醫護人員間溝通的橋樑,能協助醫護人員提早發現產婦之需要與變化,而彌補醫護人員不足之缺口,提供產婦有個難忘溫馨的生產過程之回憶,也許也是讓她們能夠嚐試再生下一胎的原動力。當然在有助產人員的協助下,在產後婦女的恢復與母乳哺育上,都能有一連貫的照護措施,這些都包含於助產人員的服務項目裡。她也能減少產婦因為延期哺乳或是提供對哺乳有益的飲食攝取須知,甚至產婦往往忽略脹奶的徵兆以及不諳哺乳的技巧,而使得在哺乳的過程裡得到不少挫折,並且也吃了不少的苦,甚至有些產婦為此打消持續哺乳的意念,這些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在台灣現階段之醫療院所經營的體制下,很多國內婦女在產後寧願至產後月子中心去做月子,除了消費高,往往也得不到良好的休息,有時她們的新生兒在照護上也要受到集體感染或是提早斷奶的危機。若是有助產人員可以在產後持續到家裡協助產後飲食之調理、新生兒的照護,相信這也是對產後婦女另一項福音,不但可以有家人在旁邊又可以不要受制度化的約束,享受一家人聚在一起迎接這個家庭中的新成員到來,這種和樂融融的畫面,相信是成為人母的婦女們最大的願望,也是我們助產人員提供人性與理想照護之最大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