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社區資源共同推展保健工作


撰文\護理助產所畢業生 邱明秀(邱明秀助產所助產師)


更新日期:2006-05-17 Wednesday
點閱次數:2474

藉母乳支持團體聚會時段,提供婦女早產教育宣導

▲ 藉母乳支持團體聚會時段,提供婦女早產教育宣導


前言
        根據花蓮縣衛生局出生通報數3,286人(91年12月至93年11月)與花蓮門諾醫院活產數1,695人(佔52.2﹪),另他院所活產數1,552人(佔47.8﹪),從中發現原住民群、<20歲未成年及>39歲高年齡層,為發生早產及出生低體重兒的高危險。統計顯示:非常早產(very  preterm)門諾醫院與他院所之發生率為1.95:  3.61;低體重兒門諾醫院與他院所之發生率比為9.32:13.34;非常低體重兒門諾醫院與他院所之發生率比為1.53:3.41,以上均成顯著性反應,值得作為花蓮縣早產防工作的指標。 以1998-2004年的資料分析,我國總計引進29萬0707位外籍配偶,占我國結婚對數的25.2%。統計顯示:花蓮縣九十三年外籍配偶結婚對數共336對,學歷多數在高中以下九十三年度出生3,143名新生兒,大陸暨外籍配偶出生新生兒442名,根據研究顯示:低出生體重兒亦和低教育程度相關,而提升外籍與大陸籍婦女之孕育知識更具急迫性。外籍暨大陸配偶之第一胎、二胎新生兒出生週數小於或等於37週的比率介於10.2-11.8%;新生兒的出生體重低於2500gm者為5%,此與全台灣的早產兒發生率相當。故引發本助產所推動強化外籍配偶社區早產教育宣導之動機。


於明義國小補校(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宣導

▲ 於明義國小補校(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宣導


推動過程
        近年來接生率越來越低,產婦都到醫院生產,以致助產所「進退失據」,為使專業永續經營,本助產所近年來擴大參與面,與花蓮縣衛生局、衛生所、東區醫療網等單位,推動社區優生保健活動,執行婦癌宣導、優質生育宣導等活動。由於本人曾任花蓮縣助產師助產士公會理事長,加當多年來與基層衛生所密切合作之模式,故結合花蓮市衛生所護產人員、花蓮縣助產師助產士公會會員與志工,期望藉由團隊之合作模式完成計畫之預期目標。


成果分享與心得
        依目標完成辦理一場計畫前宣導說明會,當天除了主、協辦單位人員參與外,另有鄰縣助產師助產士公會理事長前來參加。
        社區宣導部分則利用花蓮市衛生「母乳哺育」支持團體活動孕、產婦聚集時刻,開設助產師「早產防治門診」,提供孕產婦、社區民眾正確的早產相關知識,及填寫「早產風險評分量表」。併利用每週兩次的上午09:00-11:00助產所駐診花蓮市衛生所「婦嬰保健門診」時段,與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活動人潮聚集時刻,伺機提供孕產婦、社區民眾早產衛教平台。並結合協辦單位辦理社區外籍配偶「預防早流產」專題講座,深入國小外籍補校班進行早產衛教宣導及專題講座。
        由於是台灣首創助產機構與公部門及助產專業團體進行合作模式,為使宣導順利完成,曾數次針對主、協辦單位人員召開溝通協調會議,以提升智能柔檢討工作實施狀況,改善及導正實施策略並了解工作的困難。
        結合地段公衛等相關人員至社區訪視,而針對孕產婦推廣填寫「早產風險評分量表」部分,現今完成個案數有限,其中更發現外籍配偶語言溝通困難之個案屢屢可見,此時家庭成員與工作人員之良好互動更居要角。為服務落實早產相關之宣導,的確尚有極大的努力空間。此次雖未能完完全全達成計畫之預期效益,但必竟在花蓮縣社區優生保健衛生政策面與民間團體的宗旨合作有了初步的結合,最後感謝早產兒基金會給與本機構機會以及台北馬偕醫院高危險妊娠學科提供協助方能完成本計畫。相信往後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社區早產教育宣導在花蓮「行動部落、健康夢土」遠景之下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