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鷺晝訪北護.獵食荷池錦鯉
撰文\學術服務組 郭心怡
更新日期:2007-04-23 Monday
點閱次數:4016
▲ 夜鷺流漣於北護行政大樓中庭荷花池畔
三月中旬,北護行政大樓中庭飛來了二隻夜鷺,流漣於荷花池畔,時而靜靜看著池中悠游的魚兒,時而伸長脖子瞄準獵物,準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姿啄食---錦鯉。
剛飛來時,先是在中庭引起一陣小小騷動,幾位總務處同仁們趕他們離去,免得名貴又賞心悅目的錦鯉遭殃,總是沒幾天就會到池邊數數池中魚兒還剩幾隻?
但連續二個多月來,本校似乎成為牠們固定行程,有時還會招來另外一隻;經總務處同仁細心觀察,已能由體形的不同分辨出「來者何隻」也!一些素來慈眉善目的素食同仁們,雖覺得魚兒被吃了於心不忍,但有鳥兒棲息本校,也算是一個小小的生態環鍊,值得悉心保存。因此總務處已由驅趕方式,改弦為撥了四千元「膳食費」,提供這批嬌客無後顧之憂呢!
其實,夜鷺在幾年前也曾有一批造訪過本校呢,不同的是,當年那批喜歡停留在圖書館前「柳韻曲橋」的荷花池。
▲ 伸長脖子成獵食之姿
***************
夜鷺小百科
中文名稱:夜鷺
鄉土名:暗公、暗公鳥
夜鷺是台灣普遍的留鳥(或過境鳥),也廣泛分布於歐、亞、非三大洲 。夜鷺顧名思義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水鳥。除了繁殖期以外,白天大抵休憩於密林裡或白鷺鷥穴,夜間飛往水田、河邊、溪畔或養魚池等地捕食魚類、貝類、青蛙或昆蟲等。
待黃昏白鷺鷥成群回巢時,牠們便離開棲息地,覓食至破曉。在飛翔時,會發出「刮-刮-刮-」的粗啞鳴聲。飛行時緩緩鼓翼,以滑翔的方式降落。在地上活動時,屈曲成為S型的頸部,粗而短,若發現食物則快速伸出啄食。
在白鷺鷥穴裡通常和小白鷺、牛背鷺集體營巢,以樹枝、竹枝、乾草等為主材,築成粗拙的盤形巢。而繁殖期的夜鷺,腳部會略帶紅色。成鳥約長 51~53公分。(截錄自「台灣鄉土鳥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