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是好消息


撰文/ 嬰幼兒保育系四四A 蔡麗玲、李佩娟、余祉瑩


更新日期:2008-12-23 Tuesday
點閱次數:3097

得獎!全體師生上台合影。!

▲ 得獎!全體師生上台合影。!



        艾主播:『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收看“好視晚間新聞”,今天是97年12月13日,我是今天的主播─艾爆料。』
        艾主播:『首先我們來看今日的頭條新聞……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比賽迄今已第四屆,經消息指出,最新的冠軍隊伍已經誕生,現在我們請正在現場的特派記者挖頭條來為我們報導。』
        挖記者:『記者現在來到逢甲大學的比賽現場,經過長達近二小時激烈的競爭中,最後由唯一及清一色的娘子軍組成的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榮獲冠軍,我們搶先為您獨家採訪報導。』 加油團:『啊~~~』(尖叫聲不斷)
        挖記者:『請問這位同學你叫什麼名字?』
        余導:『我是這個團隊的團長,同學都叫我余導。』
        挖記者:『余導,請問一下,你們為什麼想要參加這次的比賽?』
        余導:『當然是因為大家都大四了,希望能在最後的一年,留下美好的回憶,而且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更能練習與人溝通、協調,也是讓即將邁入社會的我們,有練習做人處事的機會。』


賽前團員聽從余導的叮嚀。

▲ 賽前團員聽從余導的叮嚀。



        挖記者:『那麼你是如何帶領這個團隊的?』
        余導:『也談不上什麼帶領,當初大家會一起參賽也是緣分,找到志同道合的團員,真的很開心,大家都是發自內心主動參與這次的活動。』
        挖記者:『你們方才的表演可圈可點,相信你們一定準備了很久吧?』
        余導:『我們從九月底開始撰寫劇本,十月初製作各種道具,不斷排演、練習,耗費很長的時間,當初審的影片拍攝完畢,大家雀躍的心情都掛在臉上,我想這樣的成就感,只有親身經歷才能得知。』
        余導:『從得知入圍決賽開始,我們針對團員的服裝、演技及道具,做更深層的探究,希望到了決賽能有更傑出的表現。』
        挖記者:『嗯…那你們是否遭遇到什麼困難呢?』
        余導:『我們畫了一個大布幕,但是現場的舞台不能懸掛,所以我們用竹竿子將布幕撐起。今天中午的排演,主要在排上道具的部分,演員只有走位,因為學妹負責上道具,看得出來她們很緊張,深怕會出錯,但她們還是盡力做到好。』
        余導:『我們是壓軸的隊伍,看過各路好手的表演,都認為華岡藝校是我們的強敵,待我們要上場時,我們的團隊,夾帶著緊張的氣息。甚至加油團害怕換場時間只有三分鐘,大布幕會來不及架好,為了替我們拖延時間,還想個有關交通安全的口號。』


製作道具。

▲ 製作道具。



        挖記者:『好,現在我來訪問其他的團員。』
        挖記者:『請問兔選手,你能發表你的參賽感言嗎?』
        兔選手:『我剛上台的時候好興奮喔!可能因為興奮過頭,剛出場騎機車還差一點跌倒,嚇到我的心都快跳出來了!而且公佈第一名是我們,我真的好開心,我媽媽也激動落淚,我好感動喔!』
        龜選手:『對啊!我也好開心喔!我會參加這次的比賽,是因為余導在系辦上發現此賽事的訊息,故集結愛演戲的同學組隊,再加上冠軍的豐厚獎金,更加速我們前進的動力。沒想到我們如願以償了!』
        挖記者:『啊!裁判你好,你有感言要發表嗎?』
        裁判:『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最想說的感言是,希望大家不要遲到,分配好的工作也能如期完成,最重要的是要遵守交通規則,因為發生交通事故無法挽回,我想藉此機會,請大家告訴大家。』
        警察:『對啊!我背了這麼多法規,讓我知道遵守交通規則,不僅為了安全,也為了自己的荷包。而且我都沒有忘詞,這是我最愉快的地方。』
        王子:『謝謝金寶主任、春金老師的支持,還有同學及學妹的鼓勵,也謝謝余媽媽及兔媽媽的愛心。』
        灰姑娘:『還有謝謝音控─花枝,還有化妝師─蚊子,讓我們的表演更加完美。』
        挖記者:『你們今天除了得到冠軍,還有得到其他獎項嗎?』
        仙女:『有,還有榮獲最佳造型獎,可以把校旗高高舉起,為北護做宣傳,也能替幼保系做行銷,真是莫大的榮耀。』
        挖記者:『最後你們還想說什麼感言嗎?』
        白雪:『抱怨無法解決問題,若大家都能堅持自己的信念,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台下的觀眾也會有所回饋。希望這次的比賽,能帶動學弟、妹,多參加校外比賽,展現自我。』
        七矮人:『對!學弟、妹加油!而且我覺得做任何事,都要以快樂的心去實踐,只要轉動你的意念,所有困難都會迎刃而解,與大家共勉之。』
        挖記者:『謝謝冠軍隊伍的分享,以上是特派記者─挖頭條,台中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