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學傑出之巨觀與微觀分析
撰文/ 運動保健系 賴世烱老師
更新日期:2010-04-21 Wednesday
點閱次數:3703
▲ 大學教師應啟發學生,對其思想及行為產生深遠影響。
德霖技術學院辦理「98-99年度教育部獎勵教學卓越計畫-教師教學成長系列研習活動」,99年04月07日(三) 13:00~16:00之研習主題為「大學教學傑出之巨觀與微觀分析」。
本次研習活動之主講人為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林信榕所長,研習地點為德霖技術學院堉琪樓B1會議中心。林所長報告題目為「大學教學傑出教師教學特色分享—以微觀與巨觀分析為例」,他以四位曾獲中央大學教學傑出獎之教師為例,包括企管系洪榮華老師、英語系郭章瑞老師、大氣物理系林沛練老師、及天文所孫維新老師(現任台大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探討傑出教師在微觀面所具備之個人特質,及其巨觀面所抱持教學理念之內容。
微觀與巨觀之說,亦可從近年生物學及神經科學界甚為風行之動力系統理論(dynamical system theory)闡述之(Haken, 1996)。微觀(micro viewpoint)屬控制參數(control parameter),巨觀亦言鉅觀(macro viewpoint),屬次序參數(order parameter),細微或初始之控制參數如教學策略或小組討論,必會逐步且決定性地影響最終之學生學習行為或教師教學理念,此二參數協同(synergetic)運作,既共生且共存。
▲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積極邁向科技大學。
整體而論,傑出教師在微觀面應具備之特質包括:高度關心學生、投注心力於經營師生關係和關注學生之多元樣貌、幽默、風趣、開朗、親切、教學認真、及堅持某些原則等;在巨觀面之教學理念則以Bain (2004) 所撰《最佳大學教師做些什麼註1》可深切詮釋,本人亦極認同書中之一理念:“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measured not by whether students pass exams but whether they retain the material to such an extent that it influences their thoughts and actions.”亦即傑出大學教師應能啟發學生,並對其思想及行為產生深遠影響。
本校(國立臺北護理學院)正值寅春改制之時,原來名為學院教師之一族,即刻便轉換身份,成為真正名正言順之大學教師,其名不可謂不重矣。《繫辭上傳》有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所謂日用而不知,便是思想及行為受到深刻影響卻不自知,斯為善矣。如大學之教於學生之身可達「學生日用而不知」,那時才是教學真正發生之時刻。讀聖賢書理行聖賢事,現代教師不必然是傳聖人之道者,然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之本質自古已然,此或亦可謂之教師日用而不知也。
文末以本次研習會最是感觸之文與同行者共勉:「教學,要讓學生豁然開朗。」
註1:Ken Bain現為紐約大學卓越教學中心主任,其譯書《如何訂做一個好老師》歸納近百名大學傑出教師之教學理念及經驗,找出傑大學教師之一般通則。
Bain, K. (2004). What the best college teachers do.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aken, H. (1996). Principles of brain functioning: A synergetic approach to brain activity, behavior, and cognition. New York: Springer-Ver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