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班級經營–理念、策略與經驗」
撰文/ 運動保健系 賴世烱老師
更新日期:2010-05-17 Monday
點閱次數:3652
德霖技術學院辦理「98-99年度教育部獎勵教學卓越計畫-教師教學成長系列研習活動」,99年04月21日(三) 13:00~16:00之研習主題為「大學班級經營-理念、策略與經驗」。
本次研習活動之主講人為東吳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賴光真助理教授,研習地點為德霖技術學院堉琪樓B1會議中心。賴教授報告題目為「大學班級經營–理念、對策與方法」,曾就讀臺中師專,政大教育系之碩博班。
筆者亦為師範體系教育系(原為初等教育學系)出身之教師,因此對賴教授之學歷背景有更深一層之瞭解。一般而言,師專生或師範生都接受過班級經營、課程設計、教學原理、課程評量、教育心理學、各科教材教法、及至中小學實習等課程之薰陶,因此對於從教學前置作業之教案設計、教學中之班級經營與管理、乃至教學後之課程評量,皆能比自一般非師範體制之大專校院畢業之大學教師,有較為深刻且實際之體驗。
大學教學,除了學術自主外,大學教師在教學方法或經營一個班級上並無定法,將適用於中小學班級經營之模式套入大學課室教學中,亦是眾多能達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目標之一法。然而大學教學之第一現場,不應且不若中小學課室教學之情境,大學生已是成熟之個體,其在大學裡仍應以「明明德」為最高終旨,一堂名符其實之大學教學,教師實不宜使用過多之中小學班級經營技巧,如此易入大學中小學化之弊。
大學教師究為經師亦或人師,無需有個定論。但反思自身所受教育之過程,其實不難發現「經師易得,人師難覓」之道。以現代術語而論,經師係研究屬性較高之教師,人師則為擅於經營良善師生關係之類;經師能傳經、傳知識,人師則能在一次次師生互動中、對學生進行無形且良善潛移默化之功。今日大學教學何以必須開始強調班級經營之重要性?主因實在於大學過剩,使得素質不齊之大學生同處一室,教師進入課堂便得使用對待中小學學生之方式以待之,此為第一不智。二因在於大學生逐漸興起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何努力之嘆,有此異心便不能戮力而學,尤有甚者,大學生已將大學視為職業訓練中心,如所學非職場所用即不學,此為第二不智。嗟呼,大學之道,仍在明明德才是。
老子曰:「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今日進大學實為易得之貨,學子多不珍惜,以致於不貴其師亦不愛其資。與之實為奪之,師與生皆應慎矣!